讲述:山东省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牛文忠
整理:本报记者 白琦瑛 通讯员 马俊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妇女、老人成了农村种地的“主力军”;农业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已无效益可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与土地碎片化、分散经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鉴于以上情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农业规模化经营又迫切需要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2008年,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路子正被热推。在此发展形势下,山东省武城县供销合作社领办成立了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并开始探索土地流转。经过几年的实践,志远合作社发现土地流转风险太大。因此,转而探索土地托管服务。在与村“两委”密切合作下,由村“两委”组织整合一家一户的土地,合作社对土地开展耕、种、管、收、加、储、销“保姆式”全托管或针对几个关键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
随着土地托管服务需求和托管面积的逐步扩大,合作社在利用自有的先进农机设备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农机设备,为武城县甲马营镇、四女寺镇12个村的小麦、玉米提供半托管服务面积达1.5万亩、全托管服务面积达0.8万亩。土地托管把真正的实惠带给了农民,除半托管按服务的环节收取服务费外,小麦全托管收取服务费350元/亩,比农民自己种节省成本80元/亩左右;玉米收取全托管服务费290元/亩,比农民自种节省成本70元/亩左右。合作社还对托管农户承诺所托管的土地产量不低于周边农民自种地。农民不仅不用下地干活,收获的粮食还是自己的。粮食可以在地头直接卖给合作社,由服务中心烘干后销往饲料厂或淀粉厂,为农户保障了产量、提供了销路,实现了节本增收。
在农业生产中,打药和浇水最费时费力,是广大农民农业生产中的“难点”,也是合作社开展托管服务的“痛点”。为搞好服务,合作社购置了大中型自走式喷药机13台、植保无人飞机6架,彻底解决了打药问题。这样一来,浇水就成了托管服务中最后一个难题。为此,今年麦收期间,志远合作社投资近80万元在甲马营镇后曹店村、北王村新增了包括取水设备、储水设施和灌溉设备在内的两套平移式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打通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最后一环,有效解决了500亩土地的浇水问题。
在后曹店村,由于村子地下水盐分 较高,不适合用于生产,只能用地表水对作物灌溉。合作社借助该村地块成方连片、无障碍物的优势,安装了4组共计235米长的喷灌设备,用加压输水带满足喷灌机用水的方式,可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每小时自动前行15米,可浇地5亩,每亩用水量仅15方左右,灌溉效果相当于降雨量22毫米的中雨,足以满足玉米出苗期的用水。此外,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节水可达70%左右,浇地成本每亩每次仅10元左右,是农民自己用电或柴油费用浇地成本的1/3。平移式喷灌设备切实为农民解决了生产灌溉难题,农民不再担心天旱浇不上水和浇地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也为合作社开启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新局面。
为了进一步促农增收,合作社聘请山东省农科院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了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的生产技术方案。在玉米喇叭口期和授粉后,利用喷灌设备对玉米进行两次液体追肥,用无人植保机各打1次农药,解决玉米中后期因植株高植保作业难的问题,起到防虫、防病、防菌、助壮、增产等效用,预计玉米能增产10%—15%。这一举措彻底打通了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真正的“全托管”。
此外,志远合作社与德州供销集团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德州供销铁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运营为农服务中心1处,为周边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扩大了土地托管服务的覆盖范围。目前,该服务中心建有储粮仓1100平方米,拥有耕种、植保、收获等大中型农机50余台套、配备日烘干能力300吨的烘干机2台、智能配肥机1台、植保无人飞机6架。
据统计,通过土地托管,整合耕地、推平垄背,成方连片种植可增加种植面积10%左右;通过规模化统一农机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机械、人力等投入成本,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以上,每亩为农民节支提效200元以上;通过开展机械化统防统治作业,工效提高30倍以上,降低农药使用量10%以上;通过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在不降低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化肥使用量15%以上。如今,志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的土地面积已达8000亩,半托管面积达1.5万亩,拥有各类作业农机具90余台(套)。其中,植保无人机6架,实现了全程现代化农机作业服务。
志远合作社通过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还有效避开了土地流转每年攀升的地租,避免了因地租引起的纠纷,遏制了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土地托管服务将增益部分大头留给了农民,留住了民心。农民不用下地干活,把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为农民外出打工挣钱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打工机会,为留守的老人、妇女、贫困户增加了收入,真正把为农民服务落在了实处,让合作社真正成为了农民靠得住、用得上、离不开的中坚力量。
下一步,在两处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志远合作社计划在“村社共建村”集中连片的地块,推广应用平移式灌溉机,新发展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土地1500亩,由此带动大田粮食作物更大面积实现全程托管服务,让农民既进得了城,又在农村留住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