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清廉浙江”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重大成果之一,也是浙江省委向全省上下发出的总动员令。在反腐倡廉呼声日益高涨和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新常态下,供销合作社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体系清晰、制度清明、队伍清正、文化清朗为重点,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改革发展活力,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存在问题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自身改革发展要求和“清廉供销”建设尚有一定差距。
一是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班子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到位,“一岗双责”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专题研究管党治党问题较少,没有做到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部署、考核。
二是学习促进不够明显。上虞区社党委班子及系统下属党组织集体理论学习的载体不多、次数不多,对与为农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重大战略政策研究不够;专题性、重点性的调研不多,服务基层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是监督考核不够贴肉。党建考核比重偏“轻”,内容偏“虚”,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难以量化,考核结果运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没有与系统发展现状和党员干部队伍实际相结合,没有融入到系统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
四是内部监管不够有力。内部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供销合作社“参公”管理后,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调整完善相对比较滞后,造成了一些无制可依、依而不准的情况发生,规范管理的水平不高,内部监管不够有力。
主要举措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建设“清廉浙江”的要求,从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四方面入手,多管齐下, 打造“清廉供销”,有效预防和杜绝供销社领导班子和社有企业腐败的发生和蔓延。
抓顶层,推进清廉体系建设。一是建立责任体系。针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在年初经济工作会议上,区社党委与下属企业、基层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单位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构建中的责任。二是下发责任清单。围绕年初上报上虞区政府工作责任清单上确定的重点工作,班子成员主动认领一项或多项重点工作,下发机关各部室月度工作“责任清单”,健全完善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和问责追责力度。三是发挥“三会”制作用。落实理事会对社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探索和创新监事会体制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改进和完善各级供销合作社监事会工作流程;建立和完善上下级社之间监事会工作指导和报告制度,下级社监事会要向上级社监事会报告重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四是施行分级治理。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监事会、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监督作用,实行“所有者—管理者—运营者—经营者”有效分离、有机衔接的社有资产分级授权治理制度,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
扎篱笆,推进清廉制度建设。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则,是企业有效运行、抑制投机行为或权力滥用的保障。加强供销合作社有企业制度建设,一是不断提升制度监督力。积极适应当前“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探索建立以资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围绕供销合作社出资人职能,督促企业监事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履行监督职责,建立完善对系统工程立项、申报、规划、招投标、招商引资、施工建筑等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社有资产监督的实效性;围绕供销社改革发展现状,对系统企业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的同时,促进企业领导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并在审计中把企业领导遵守有关廉政建设规定、厉行节约等作为重点审计内容,重点关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促进企业领导廉洁自律。二是不断提升制度防范力。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根据查找出来的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特别要突出对高等级风险的防控;结合纪检派驻工作制度,推行区社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直属参控股企业任兼职监事,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遏制核算不规范、盈亏不实、资产管理混乱等行为。三是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廉洁风险防控基于企业管理基础,应把廉洁风险防控有效做法有机融入企业管理一体化之中。对待制度要重在执行,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单位年薪制考核奖励挂钩,作为单位领导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强基础,推进清廉队伍建设。供销合作社加入农合联后,管理服务对象拓展到农合联全体会员,要坚持人才兴社,做好人才“引、用、育、留”四篇文章,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支有情怀、懂合作、能创新、善经营、会管理、守规矩的合作经济铁军,支撑农合联和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引”即加强源头培养。主动对接大专院校,培养引进专业对口的供销人才;根据当前实际,积极开拓“引才”途径,从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街道)、行政村等一线多渠道引入优秀人才,也可通过大型招聘会,引入一批现代化知识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用”即坚持专业导向。要提供人才发挥的空间,打通用人通道,实现系统内选调人才无障碍,达到人岗最佳配合;完善竞争机制,探索建立企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等制度。“育”即紧扣发展需求。抓住经济社会和农合联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化专业结构调整,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合作社理事长、庄稼医生、农技专家、连锁店长等技能培训培养,打造一支乡村服务领头人队伍;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实干能力的企业家和经营团队,大力引进金融投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亟需人才。“留”即注重待遇留人,坚持经济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实行多元激励,坚持横向纵向奖励相结合,实行差别化奖励,实现良性竞争;注重文化留人,进一步加强供销文化建设,以供销特色的企业文化为纽带,加强对系统人才的人文关怀,提高供销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注重环境留人,倡导重能力、重实绩、重奉献的选人用人标准,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重党建,推进清廉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提炼、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以文化引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一是汲取党建文化力量。组织农合联、供销合作社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弘扬合作文化精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合作经济管理学院的作用,围绕合作经济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战略性、系统性研究;实施合作经济培训计划,加强对农合联、供销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合作经济理论培训;推广新时期“新仓经验”,树立农合联、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合作共赢的良好形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振兴合作经济的氛围。三是抓住行业文化内核。开展以“诚信经营、诚实做事、诚恳待人”等具有供销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反腐倡廉纳入新员工入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长培训及新提任领导干部集中廉洁培训等教育模块,开展演讲、辩论、征文、拓展训练等主题党日活动,使廉洁理念、廉洁从业的意识入脑入心;紧盯元旦、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紧抓技术交流、供应商考察、公务出差等重要工作节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提醒活动;加强宣传,营造声势,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到供销合作社企业文化与社会生活中,为打造“清廉供销”注入新动能。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副书记、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