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普惠金融水平

□ 江苏如皋农村商业银行 钱海标

    农商行应立足县域经济,加强资源整合和开发,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挖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传统金融优势,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更好地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农商行在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同时,应衡量成本与收益,做好合理规划,以业务价值为导向,整合传统数据与新型数据,从小做起,逐步验证并推进,实现大数据技术与业务的有机结合。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银行尤其是以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拥抱“互联网+”浪潮,如何立足县域经济,加强资源整合和开发,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挖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传统金融优势,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更好地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快推进渠道建设,增强客户体验。一方面要健全线上和线下支付结算体系,建立“电商+银行+会员”的全新服务模式,让会员在银行体系内形成支付结算封闭环节,建立客户、商户和银行互动开放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要推进物理和电子渠道协同发展。农商银行应在物理渠道建设方面,根据网点所处地区不同,分类进行现金区、非现金区、电子银行服务区“三区分设”,实现网点硬件标准化、文明服务标准化,全面提升网点形象。同时,在特色专业市场建立特色支行,提供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农商银行应积极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大力布放ATM、CRS等自助设备,开通微信银行,建立商户联盟、积分商城,所有物理网点实现WIFI全覆盖,以便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

    其次,要加快推进产品开发,增强客户黏度。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为王、产品优先、简约极致,而农商银行在依据客户需求设计产品等方面还处于探索中。为此,一要完善产品研发机制。通过商务转型,建立客户需求,识别响应体系和客户金融需求信息反馈渠道,形成基层需求申请→前台、合规、科技等部门联合研发→金融创新领导小组论证→前台部门和一线网点营销推广→零售业务部效果评估的产品研发机制,本着“总有一款适合的产品”的研发原则,为特色市场定制特色产品,为个性客户定制个性产品,量身定制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二要拓宽产品服务渠道。根据“个人、公司”两大客户类型和“创业、成长、成熟”三大客户阶段的经营特点和产品需求,可通过梳理、组合和创新,形成“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小微企业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等标准的产品序列,有效提高产品吸引力,增强客户黏度。

    再其次,要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增强数据应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最大法宝就是强大的数据分析整合能力和市场潜力的挖掘能力,而农商银行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有效利用上目前处于短板,大数据库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从目前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看,大数据的业务价值更多地体现在风险管理、客户管理、市场营销等三个方面。

    风险管理。大数据技术通过采集更全面、更及时、更真实的数据,快速找出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挖掘数据背后的风险信息,帮助金融机构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监控风险,改善风险决策模式,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建立从风险发现、风险管理到风险处置的一整套流程,形成有效的风险管控长效机制。

    客户管理。农商行客户基数巨大,如何管理繁杂的客户关系,抓住核心客户和关键客户,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减少零售客户流失,是农商行当前面临的难题。目前,部分农商行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转型思路,面对全辖农户海量信息,组织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客户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利用大数据平台管理客户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市场营销。在消费者被信息淹没、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如何抓住客户需求,精准推送营销信息,是当前各类竞争性行业必须直面的问题。零售商业巨头沃尔玛、B2C鼻祖亚马逊等很早就开始使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大数据可以帮助正从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的农商行提高营销效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也可为农商行实现客户精准营销、精准维护提供有力抓手和支撑。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应用价值,大数据在金融机构运营管理、产品设计等其他方面也蕴含着极大价值。农商行在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同时,应衡量成本与收益,做好合理规划,以业务价值为导向,整合传统数据与新型数据,从小做起,逐步验证并推进,实现大数据技术与业务的有机结合。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