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排行看茶居末,由之便尽可揣测,其地位和作用大约也是递减的。果真这样吗?实不敢苟同。对于那些不可一日无茶乃至喝茶成瘾的“君子”、“茶人”一族,茶之于其有多么重要实不难想象。那劲头那程度,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苏东坡老先生对竹的喜爱堪有一比。其实,苏大学问家对茶也是钟爱到骨子里的。听多看多了这样的故事,浸润其间,不免口痒心也痒,自觉不自觉便入了这爱茶一族,且日陷日深,情志不移。
回溯年幼时,本不知茶为何物,只知若有客人来,家里大人往往忙不迭地沏茶倒水,敬重与热情写了满脸。其他家也一样,约定俗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待客礼节,带梁或带把儿的瓷壶和几个碎花瓷碗,是一准要备下的。小心眼里不免好奇,这黄汤黄水的竟如此尊贵与重要?有时趁大人不在,忙吸溜几口人家喝剩下的,嗯,比白开水有味道,凉着喝,味道更甚。所以自小爱喝茶根儿,尤爱喝隔夜的凉茶,这许是孩童时与茶的初识初恋吧。直至后来参加工作,看到每个同事的办公桌上都有茶杯茶叶,又间或听到些茶经:如老北京人乐闻茉莉花香,一辈子爱喝花茶;内蒙人喜喝砖茶,因里面的盐分给劲儿;西湖龙井是色、香、味俱佳的上等茶,被誉为“绿茶皇后”……天天如此“进行时”,听得我心里痒痒的。
虽当时已经济独立,但每月笑称只挣380大毛,实囊中羞涩可又不甘心,便买了些茶叶末来解馋。事后说起来,有人说:“那不叫茶叶末,叫高碎,70年代你能喝上就不错啦!”“末”也好,“碎”也罢,反正我开始往茶的方向上道了,这算是初恋之小有推进吧!以后便想也想得到,随岁月的更迭和饮茶资历的加深,不经意间,茶及饮茶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若食、水般不可或缺,当年满是茶垢的搪瓷缸子忠实地述说了我对茶的追随与爱恋。只惭愧经济窘困,且满身心全是工作,无暇也无力分出些精力与资费改善一下饮茶条件,故多年来自己的饮茶水准包括用具,都始终徘徊在“工薪”线上。不过说实话,在那只讲付出与贡献,不言名利与索取的年代,贫寒中守着自己的心爱之物并与之苦恋携手大半生,又何尝不慰藉呢?可谓苦中有甜,欣然陶然!
及至退休了,方有心思和闲暇关照一下自己这老恋人或说老朋友了,于是,逐茶之旅重新开启。拖着老迈之躯,我曾跑去听灵之秀茶府张建民总经理的茶文化讲座,小学生般边听边记,虔诚讨教,并据此写下了不少茶语心言。从中我悟得:茶品提携着人品,人品印证着茶品,二者你中有我地孪生在一起呢!这第三次当然还是结缘于茶。某夏,我到龙门涧一游,落座本昏昏欲睡,老友秀花让导游姑娘沏了杯涧溪冲泡的山茶,顷刻间香气氤氲,我顿时睡意全消。被这神奇所诱引,当日下午我们去了好水之源——张仙泉及茶园。当晚,清秀的山里妹子与山茶惠人的特质总往一起叠加,让我缱绻难寐,又速成了《山茶飘香》一文,并在报纸登出。不消说,这道出了我与茶的缘分及交情。
之后,我这茶之恋之深恋更一发不可收,有事没事跑茶叶店、国际茶叶博览会去闻香。慕名马连道茶城的规模与名气,一路倒车去了多次。东看西瞅,踯躅讨教,所买不一定多,在熏陶中提升自己的茶之品位人之品位才是初衷,耳濡目染中,“一枝一叶总关情”嘛!也别说,曾买回过几个中意的茶杯,有瓷质的也有紫砂的,形、质俱养眼,当然价格也不菲。某次因侃价无望本已回转,但奈何迈不动步,终又鬼使神差地折了回来,把茶杯请回了家。路上,还阿Q般念叨着:艺术品是无价的,挨宰也认了……总归是钱花出去心里熨帖了。每每把玩,都仿佛和熟识的老朋友晤面般相谈甚欢。有时也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当然必定是靠谱、恋茶及“懂我”之人,每看人家接过,是满满的喜爱与感激,自己便有知足与欣慰之情漾上。人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此可否借用为“送人茶杯,手有余香”呢?因传递的是无价的亲情与友情,无处买呢。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茶缘茶品。
而另一不得不提的就是买茶书了。不论平装精装,也不论厚薄,只要觉得好就兴冲冲买下。《识茶·泡茶·品茶》、《茶文化漫谈》、《名山出名茶》,一本本,不——一摞摞,香气着自己的陋室。抚之,感觉有雅趣在指间游走,有神韵在斗室穿行,那是与“心上人”交流时的心灵感应与境界升华,别有一番隽永与美好漫溢心头。捧读,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让我知道了自古茶叶品高圣洁;“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让我知道了水之于茶的品质何其重要;俗话“好马配好鞍”,让我知道了茶具好,香茗美丽加分;而“古今中外,皆在一壶茶中”的惊诧,更让我深谙了茶“清、鲜、甘、活、香”之独特的魅力……
茶——人间的仙草,细啜滋养身心,慢饮生精提神。回首望远,吾老妪虽无古人将“茶诗琴棋酒画书”引为雅事的豪气与底气,但与其中灵性之物——茶的相知相识相恋乃至相伴,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一道永无落幕的风景。我们“百年好合地姻缘”在了一起,知己在了一起,一生一世,一时一刻,不想不能也不会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