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P2P行业正步入寒冬期。
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为此前“野蛮生长”的P2P平台戴上 “紧箍咒”。
随后,各地工商部门纷纷叫停平台注册,让P2P行业的监管压力雪上加霜。
未来18个月的监管过渡期,对于P2P机构而言,将注定很艰难。曾经的快速增长期已然过去,调整业务结构将是P2P平台在2016年的主基调。
然而,行业大洗牌,对于农金系P2P来说,却是一个加速发展的好时机。
在平台的信息披露、投资人保护、风险保障措施、资金存管等方面,农金系P2P因其更强的金融属性,本身就有较大的先天优势。一旦监管要求明确,农金P2P将会加速前进。
多地叫停P2P注册
P2P行业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下发后不久,地方工商部门纷纷做出反应。市场传出,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工商局开始暂停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
重庆反应最迅速。去年12月29日,P2P细则征求意见稿出炉次日,重庆市金融办就出台《关于加强个体网络借贷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监管的审慎态度,对P2P平台严格予以控制,同时表示,已开展业务的P2P自查自纠,暂停新设平台。
深圳紧随其后,措施升级。深圳市金融办发布《关于暂停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事登记注册的函》,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深圳市暂停新增互联网金融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商事登记注册。
上海市工商局2016年1月4日起同样暂停互联网金融公司注册,只要经营范围有“金融”“外包”等字眼的注册,都无法得到批准。
据了解,北京市工商局也下发了相关通知,称目前互联网金融类型的公司注册已经暂停。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北京市工商局证实。
“各地对P2P采取叫停措施,可能是在摸底,等到地方监管意见出台就会继续放开注册。”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各地有此统一的表现,在于《意见稿》明确将对P2P的管理权限下放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各地正梳理思路,研究如何监管。
监管收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P2P平台的问题增多。
从e租宝因涉嫌违法经营而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到大大集团陷入被调查风波,P2P行业自去年底开始问题集中爆发。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P2P问题平台再次大爆发,达到了106家,相比2015年11月增加27家;问题平台发生率上升为3.92%,跑路型问题平台占比达到52.83%。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平台为2595家,环比下降了0.65%,这也是近两年来P2P正常运营平台数首次出现负增长。
整个行业因此面临着来自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对P2P理财失去信心,开始撤资;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优质资产减少。
收益也随之减少。数据显示,2015年P2P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为13.29%,同比2014年的17.86%大幅下降4.57个百分点,并且预计今年行业收益率还将进一步下降。
农金系P2P优势突显
《意见稿》下发后,P2P行业势必面临大洗牌。但是,对于农金系P2P平台来说,却是一个加速发展的好时机。
“《意见稿》对于平台的信息披露、投资人保护、风险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些方面,银行系P2P因其更强的金融属性,本身就有较大的先天优势。”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认为,银行系P2P未来的发展优势会更明显。
相较于一般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银行背景的平台通常拥有雄厚的资金、海量的用户,在金融专业度和风控能力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意见稿》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这一政策迫使P2P平台公司急切想与银行建立资金存管清算系统。然而,这让众多草根P2P平台犯难的“拦路虎”,对于农金系P2P平台来说,却因其银行背景,变得更易解决。
事实上,监管层也意识到这点,因此《意见稿》对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等设立P2P做了单独的规定,针对这些机构会有不同监管方案。
“这是因为监管层一直以来都秉承分业监管的思路,银行、小贷、担保等本来就在做金融业务,如果再设立P2P,如何隔离风险是一大问题,所以针对这些机构会有不同的监管。”网贷之家CEO石鹏峰分析说。
“以前银行系P2P由于没有监管政策出台,做得相对保守,而有了政策出来,他们可以参考指标去做。”石鹏峰认为,监管层对P2P平台的认可,反而能让银行系P2P放开手脚。
银行系P2P平台此前表现平平,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戴着镣铐起跑。
“银行并不是不了解P2P业务,而是因为太了解,一方面受制于监管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平衡自身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导致其发展面临各种矛盾以及内耗,难以迈开脚步。”有业内人士分析说。
一旦监管要求明确,农金P2P等银行系P2P就如同摘下了镣铐,将会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