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提高办贷效率,简化批贷手续;通过科技创新,使城乡资源配置更合理,更好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农村多数百姓对新兴金融产品接受程度不高,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控上低估了传统借贷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小规模的借贷风险很难判断。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农信社要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同时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克服自身在个性化服务、客户精准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劣势。
理念要有新转变。农信社应加快转变服务意识,摒弃原有的推销式经营模式,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我们经营管理经验,重塑业务流程,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洞察引领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细分,提供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定制化部署,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
发展要有新思维。农信社要想迎战扑面而来的竞争压力,首先要加强沟通与学习,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常态,勇于吸收和借鉴各专业银行及互联网金融优势,运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要打破传统思维,建立与现代金融相融合的战略思维,充分认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对业务、管理、风险把控等进行梳理和定位,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业务;要强化营销意识,从每一名员工做起,开展“扫街式”营销对接活动,积极落实发放IC卡、代收代发等业务,全力打造“10分钟金融服务圈”。
市场定位要准确。农信社应牢固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始终姓“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终传承信合文明,发扬吃苦耐劳、一心为农的敬业精神;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在支持农业生产资金上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争取工作的主动性,消除惜贷、恐贷思想,简化放贷程序,为农民提供及时、方便的金融服务;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重点突破,带动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服务方式要创新。农信社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拓展服务渠道,从以往前后台分离、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逐步转向一体化运营,将客户营销、产品定制、风险管控、财务处理等集中到IT层面统一设计;充分发挥农信社实体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等优势,利用已建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与互联网银行相结合,从而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
服务客户要精准。农信社要积极探索“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网络建设服务模式,通过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客户链条,网点设计应更贴近客户、更人性化,人工客户服务要更温馨;对不同客户区别对待,差异服务,对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不同信贷产品,同时提高效率和质量,做到方便、快捷、高效,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要通过精准定位客户的偏好,推送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打好“亲情牌”和“感情牌”,真正做到每一位员工带着感情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