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做电商和做农村电商,最关键的是搞清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区域性的界定。若做不好界定,就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哪一个领域、要做的是什么,自然也不会知道该怎么做。
口述:河北通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照森
整理:本报记者 邱爽
电商很火,关于电商的讨论也是铺天盖地。尤其是电商与实体店、电商与农村的讨论,犹如“百家讲坛”。总体上来说,电商好比是森林之王,想走出森林到山下。然而这个王者不知道怎么走,身边的文武百官也是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却找不到通往山下的路在哪里。甚至不仅仅是找不到路,有的连方向都找不准。
在我看来,做电商和做农村电商,最关键的是搞清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区域性的界定。若做不好界定,就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哪一个领域、要做的是什么,自然也不会知道该怎么做。
正如《暮江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所描述的那样,国内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分界点,那就是县城。在县城和县城以上的城市,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是围绕着工业生产为中心,以工业生产原料的供应和工业产品购销为主的;在县城以下,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是围绕着农业生产为中心,以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产品购销为主。“一工一农”,层次分明。同时,基于这个临界点的特性,目前在物流体系方面,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分界线,即县城以上很发达,县城以下断点严重。另外,聚集度方面亦是如此。在县城以上的城市,越往上越密集;在县城以下,越往下越分散。
现在的电商,都是基于城市平台框架下的电子商务,成功点只是局限在百货、家电、五金、办公耗材等轻工业产品领域。农业方面也仅仅是对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有所涉猎。在工业生产原料、农业生产资料、重工业产品、大宗农产品领域涉及很少,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加上这些领域的操作难度系数较高,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县城以下的农村,任何形式的电子商务,都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在县城以下,由于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不一样,物流体系接不上,地域广阔、聚集度分散。要是以城市电商为样板来做,要么是没市场、要么是市场生命力差,虎头蛇尾没有下行力。
目前,各大电商都推出了县城以下对农模块,大搞农村电子商务。统一标示、统一装潢、统一招牌、统一陈列、统一识别物、统一经营理念、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市场价格、统一管理制度,店面醒目、时尚、高端、漂亮,有着很高的可复制性。然而,这么整齐的队列,能给县城以下广阔的农村,带来什么实际的收益呢?由于太格式化,能否与当地经济结构状态迅速对接融合?能否适应或者适合当地经济结构状态?能否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扩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扩展面在哪里、扩展度有多大?实效、收益、投入、扩展度的评估依据在哪?大数据和将来的税收归属划分与界定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考察。恰如没有一种药可以治得了百病,农村电商若只是单单靠格式化的复制,看似美玉,实则经不起市场的摔打。
即便是实力很强的电商巨头,他们的成功都是来自于城市平台框架下提袋式商品领域的成功。在农村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经验更少。许多电商都在谈农资直接从工厂到地头,为农民省掉农资从工厂—中间商—分销商—农民手中的环节,并辅以明确的数据来说明省去中间商和分销商的加价可节省多少开支。然而,电商平台的县级运营中心、村级服务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中间商、分销商?这些难道不是中间环节吗?它们难道都是免费的吗?单就这一点来看,电商巨头对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区别就非常不了解,对农资经营运行体系现状不清楚。
作为工业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非农时期间只能是放在仓库中,待农时到来才会送到农户手中。而在非农时阶段生产的产品,只能放到各地市场备销。这就需要一个拥有较大库存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中间体。另外,由于农时的时间性,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很集中,农民下单后生产资料从工厂到运营中心、到服务站、再到农民手中的时间差,很可能耽误了农时。在城市有发达的物流,聚集度非常高,需求群体也比较集中且配套的服务体系完善。在农村就不一样了,物流体系不发达、密集度差、商品需求差异大、聚集度分散、服务体系欠缺、配送成本高、收益低,加上农业生产物资供应已经在15年前就进入了充足阶段,价格战也在10年前就开始了,现在除了高、精、尖类的产品,市场价格几乎都不存在可压缩空间。
从现实状态出发,目前,物资供应充沛、市场价格和流通环节合理,还有可挖掘空间的就是服务这个选项。服务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服务更全面、更完善才是做农村电商的主导中心。在县城以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都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什么样的服务?找到选项,就找到了做农村电商的方向。
农业生产,需要种苗、化肥、农药、农具、农机、农业技术。目前,这些农资的供应是很充足的。然而,如何搭配、筛选、使用、管理,却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各类种植户的人力、技术、机械等资源的保有量并不均衡,有的很充足、有的很欠缺,有的很富余、有的不够用,代工、代管、代购、代收、代售,在农村领域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将农村富余资源和需求资源有效整合,可以做的事儿其实有很多,关键是找对方向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