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强势地从存、贷以及支付端口,分割着传统银行盘子里的“蛋糕”。聚焦农村金融战场,这一竞争趋势同样非常明显。一种“剥离之痛”,狠狠地触动着农村金融机构的神经。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迎战互联网金融的同时,迅速反应的农金机构们,也开辟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新路。
剥离之痛
“现在,仅我们一个县级市的P2P平台,就有20多家,对我们银行的影响越来越大。”采访中,吉林省一位农商银行董事长表达了他的忧虑。
他告诉记者,受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迅速兴起的双重影响,该行今年存贷款增长势头已不如往年,“与年初相比,存款只增长了10%,贷款只增长了7%。”
同样的“影响”,在云南一位农信社主任的口中,被称之为“恐惧”。
该主任告诉记者,阿里巴巴在云南宾川布下的“金融网”,密集到了“每4户免费安装一台电脑以供上淘宝之用”的程度,而当地百姓的消费习惯,有的已经是“一把扫帚都会到淘宝上买”。
“别说农信社各网点的存款资金堪忧,日子久了,贷款资金也将成为无源之水。”该主任担忧地说。
然而,上述来自吉林、云南两位农金高管的所见、所感,并非个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已经蔚然成势:一方面,是翼龙贷、农发贷、沐金农、宜农贷等P2P企业的涉足;另一方面,是京东金融、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公司的布局。此外,有利网、短融网等互联网公司,也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成为进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后备力量。更有甚者,一些以农资、农产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农村互联网公司,也都觊觎农村金融市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现在看好农村的互联网企业,最终都想做金融。一般通过电商平台、小额贷款的形式进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总结说。
“其实,只要看一下官方数据,威胁感会更为深刻。”一位长期从事农村金融研究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
据第一网贷发布的《2015年11月份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我国P2P网贷的贷款余额5109.09亿元,环比(较上月底4379.67亿元)增长16.65%,同比(较去年11月底1271.41亿元)增长301.84%。11月份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把互联网金融做为一项重点内容表述,这就相当于给我们的竞争对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位农村金融工作者补充道。
还击之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说,互联网金融的大举挺进,让所有农村金融机构都焦虑不堪,却倒逼出不少创新路径。
“危机从来就不是坏事。我们发现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阵营中,已经有了很多农金机构的身影。”一位业内人士说。
调查中记者发现,自2014年起,便有媒体相继报出有关农商银行搭建P2P平台的信息:江苏连云港东方农商银行的“东方宜贷”、安徽颍淮农商银行的“e惠农商”、山西襄垣农商银行的“金斗云”、山东潍坊农商银行的“潍融E平台”……
“从银行的信誉,以及做P2P的三个主要端口(资产端、平台端、资金端)来看,我们做P2P还是很有优势的。”一位从事农商银行网络金融工作的人士认为。
按照上述人士的分析,“农金系P2P”有着三大优势:其一,因拥有独特、完善、专业化的风控团队,能够对融资主体做严格的线下调查,对资产端的质量、风险和稳定性有良好的把控,运行稳健是其最大的特色;其二,农金机构的P2P平台,属银行系,在信誉度和稳定性上,要明显高于草根P2P平台;其三,凭借农金机构多年的品牌和信誉,较易赢得投资人的信任和支持,并能凭借高收益进一步提高客户黏度。
“其实,农商银行搭建P2P平台,也可以为将来发展直销银行打好基础,这是最直接的获客手段。”一位农商行互联网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除了发展P2P业务,做农金系区域电商、农金系直销银行,乃至打造众筹平台,都已成为当前农金机构跃跃欲试之选。
“主要还是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谈及发展互联网金融,北部一家农商银行董事长认为。
他告诉记者,该行将于2016年启动P2P平台建设项目。今年已先后派出4批人员外出学习互联网金融技术,即便如此,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是该行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短板。
“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做金融,才是解题的关键。”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强调说。
该人士分析指出,无论农金机构以何种形式参与发展互联网金融,如果依然保持传统的思维方式,不会借助外力整合资源和发掘大数据的优势,即便打出了 “互联网金融”这张牌,也只是个“形似神非”的产物,难见实效。
“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与互联网巨头合作,”一位不愿具名的农商银行高管认为,“像邮储与阿里巴巴联姻一样。”
在他看来,这种合作基于两个层面。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发展战略、专业技术和人才方面,有着农金机构难以企及的优势;另一方面,农金机构对农村复杂人文风俗、农户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把控,是互联网巨头难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