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业呼唤电商垂直平台


    伴随着全民电商时代的到来,许多茶企、茶商纷纷触电,投入到茶叶网店的大军中,准备借助电商的时代优势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实现创收。

    近年来,线上、线下的茶叶市场乱象横生,新闻媒体充斥着关于茶叶产品质量问题、消费安全问题等报道。茶产业在饱受外界抨击的情况下,产值增长缓慢,茶商收入锐减。截止至2015年10月,对比天猫2014年及2015年的茶类搜索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乌龙茶、红茶及黑茶的搜索量大幅度降低,部分茶类的降幅高达40%。作为中国综合性电商平台的代表,天猫承载了中国最大数量的网络购物群体,天猫数据无疑是显示综合性平台上的茶叶电商现状的有力佐证。综合这些原因,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来浅析茶叶电商现状。

    首先,综合性电商平台的茶类板块投入不重视。从天猫、京东、苏宁等综合性电商平台的搜索栏看到,天猫以男女装、母婴、鞋类、美妆为优先类目,茶则与酒合并;京东以家用电器、数码电器当先,之后是男女装、母婴产品等,一级类目下没有茶叶一席之地;苏宁根本没有茶叶类目。可以看出,茶叶在各大平台网站中并不形成主导地位,没有受到各大平台网站的重视,网站首页的广告位或主体活动也长期被“财大气粗”的服装、家电等占据,茶叶推广更是难上加难,进而导致茶行业的电商市场边缘化。在这种状况下,电商界催生出了一批专业品类的电商垂直平台,醉品商城便是其中较为亮眼的平台。

    其次,综合性电商平台缺乏专业有效的平台监督。近年来,茶叶以次充好、价格虚高、农残超标等问题被不断争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茶叶本身就是非标准产品,茶叶的口感大都依靠消费者个人口味喜好来决定其好坏,并没有准确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茶产业结构多以零散的家庭作坊式存在,而家庭作坊式的茶企在一个茶产地的乡镇甚至可能出现大小上百家。这么多的茶企致使品质本就已难以得到保障,况且到了毫无专业可言的综合平台网站上。而自产自销及故事销售法造成了茶行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现象,消费者基本上无法从产品本身来评判品质及价格,从而对茶叶市场产生不信任。

    就此而言,专业的茶叶电商垂直平台反而容易做到监督。以醉品商城为例,其作为茶叶专业垂直平台,茶叶品质被视为重中之重,因此招募大批茶专业人才与国内著名茶类专家建立了一支专业品控团队,深入茶产地去甄选有品质保证的茶企入驻,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醉品商城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竞选机制,实行品质信用系统,实施优胜劣汰,把品质直接把握在自己手中。

    再次,电商平台为了利益而不注重商家培养。一些大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在节日大战中为了促进销售,在整合商家资源的过程中,忽略了商家利益,甚至出现硬性要求商家参与平台的统一促销活动,否则将闭店或者下架。很多商家在这种大战中,大多是弱势群体的角色,只能委曲求全去追随平台政策。而在经营成本的重压下,降低品质、服务打折成为很多商家的应对政策,在伤害消费者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影响了自身利益。这场游戏,可以说是三败俱伤,自然无法全心打造用户体验,更无法建立如醉品商城一般的溯源保证、90天保价、30天退换货等提升用户体验的政策,也成为天猫、京东商家业绩并不如看起来那样美的原因之一。在综合性电商平台的茶叶搜索量下降之际,醉品商城却一马当先在今年“双11”大战中拿下1亿元的销售业绩,成为茶类电商的佼佼者。

    目前,并不是只有茶叶电商迈开了独立的垂直电商平台的脚步,酒类、汽车、服装等品类的一些商家纷纷建立了垂直电商平台。中国电商已经从之前的交易额驱动时代进入了产业链能力、价值链经营驱动时代。包括茶叶在内的电商商家,在考虑交易额、交易量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丰富产品、购买体验、用户满意度以及网站稳定性等指标,以及一次性的用户增加和长期活跃用户的增加,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兰  吉)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