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普惠精神、符合客户人性化需求的产品才是优秀的消费金融产品,才是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意见》圈定服务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等六大领域作为消费升级的重点。
从文件内容看,在引领消费增长方面,供给侧管理正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即不再强调在需求端的消费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新消费模式的供给以及消费环境的改善。其中,作为消费经济的核心,消费金融的功能发挥无疑至关重要。
尽管经济增速下滑,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消费市场保持着较为平稳增长态势。随着80、90后青年族群步入社会,消费个性化、体验式趋势日益提升,网上购物、旅游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等消费升级趋势愈发凸显,在线教育、智能医疗等新兴消费领域不断发展。
然而消费领域的金融供给仍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中国消费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8%,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50%左右有着明显差距。在新兴服务消费领域,渗透率也不高。消费信贷中,房贷、信用卡、车贷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品和通信两大类;居住、教育、文娱以及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较少涉及。
此外,消费金融覆盖目标人群和覆盖区域也较为集中。大型电商平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片面的单一数据源造成客户受限。消费金融公司、P2P高企的利率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消费金融O2O模式更是约束了其覆盖区域,比如消费分期的线下合作商,商品自提点设置以城镇为主,农村地区较少。
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维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超过37万亿元,相较于2015年将增长1倍。可以预期,消费金融的十万亿级的蓝海市场正在加速打开,因此,消费金融应当为消费可持续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得益于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金融机构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正逐渐减少,这对未来的消费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供给侧改革思路的引导下,消费金融还有许多提升空间。比如可以完善针对中低端消费者的信用体系,拓展消费金融的覆盖范围。此外,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应采取更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为不同消费者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
总而言之,符合普惠精神、符合客户人性化需求的产品才是优秀的消费金融产品,才是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