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河北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会议精神,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围绕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总体目标,强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努力在“三农”大舞台上展现大作为。
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点在体制机制,突破口是组织体系创新。围绕联合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着眼点,以提升竞争力为着力点,按照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集团“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加快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创新,构建系统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
建立“三位一体”组织架构。2015年9月1日,石家庄市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首批成员6个。9月22日,石家庄新合作供销集团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目前正在按照公司制要求抓紧规范运作。“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开始运行。
县级社新组织体系逐步形成。全市17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成立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3家,组建县级供销集团或资产运营中心8家。预计到2016年3月,县级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全部建立。
按照“乡镇供销合作社+县级供销集团分公司+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模式构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坚持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全系统建立新型基层社205家,入社农户30.47万户。在新型基层社中,农民社员占到80%以上,一大批农村能人经选举担任了基层社主任,为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大力实施“旗帜供销”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兴办“村两委+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农民合作社”模式专业社125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为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作出了贡献。
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为农服务一条龙
各级供销合作社坚持把为农服务作为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纲”,做到与党委、政府合心、合力、合拍,与广大农民同心、同德、同命运,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全程化、规模化服务让农民种地更容易。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积极培育并做大做强栾城南高、天亮、平山葫芦峪、藁城神喻王、正定塔元庄、灵寿青同、深泽赵八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农民合作社2900家,助农增收15亿元。大力开展农资、农机和科技、培训一体化服务,土地托管、流转服务29.5万亩,重点环节服务30万亩,建设5个山区规模开发园区。
社区服务中心使农民生活更方便。着眼于“打造半小时生活圈,让农民过上同市民一样的生活”,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系统共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75个,服务范围包括休闲娱乐、购物超市、多功能娱乐厅、培训室、干洗店等20多个服务项目,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
职业培训让农民增强了致富本领。近年来,全市共培训新型基层社主任、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100人次、农民社员7.6万人次,提升了素质,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本领。
创新经营体系
提升为农服务整体实力
重点项目,形成提升为农服务实力的强力支撑。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围绕主营业务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出谋划和建设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市场优势明显的大项目。近年来,市社共谋划和建设项目44个,规划总投资85.6亿元,完成投资19.8亿元。市社与中冶设备研究院合作,总投资21亿元、占地1000亩的中冶设备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注册资金5000万元、规划总投资9亿元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纺纱及棉花国际贸易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正定国际物流园、石家庄小商品产业园、石家庄再生资源科技示范基地、食盐储备物流配送中心、华北物流配送信息中心、石家庄国际棉花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营,为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新网工程,改善了农民的购物环境。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编织连接城乡、覆盖农村的为民服务“一张网”。全市共组建各类配送中心78个,建设乡村供销合作社超市1190家,基本形成了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连锁超市、村有综合服务中心或连锁店的经营服务网络。
电子商务,推进传统网络升级。大力推广“互联网+供销合作社”的现代经营模式,积极打造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的一体贯通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网络。全系统先后组建了10个专业性、区域性电商平台,发展乡村电商服务站200多个。
农超对接,为农产品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35个,年交易额15亿元。组织全市210家专业合作社与数百家超市对接,年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8.9亿多元。
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改善了农村环境。全市农村建设了18家再生资源集散中心,700个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初步形成了集“农村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加工利用”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年回收各类废旧物资100多万吨,为弥补再生资源回收链条缺失和新农村建设短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4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中,被冠以“石家庄模式”进行了重点推介。
创新合作金融服务体系
让农民生产更安心创业更容易
把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作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密切与农民联系、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积极稳妥的发展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农业保险、资金互助、小额贷款等为主要内容,富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
农业保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扶持、科学运作、控制风险、稳步推进”的思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业务,开展政策性农险以外的安全统筹特色农业保险服务,先后为17个县(市)、区的288家专业合作社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服务,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1.7亿元,累计赔付受灾农户1944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入保农民撑起了保护伞。
资金互助,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题。与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与省社新合作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业务对接。积极稳妥地开展小额担保、资金互助、保险统筹、股金服务等金融服务。全系统组建担保分支机构23家,担保资金总额2.6亿元。成立11个资金互助合作社,共吸收社员股金7600万元,业务总额7500万元,解决了农民社员生产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无极县供销合作社向社员投放互助资金2600万元,为12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4680万元,完成投保额130万元。
产权交易,优化农村交易环境。石家庄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灵寿、无极、正定、元氏县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已经注册成立并投入运营。鹿泉、矿区、平山、藁城、高邑等县(市)、区正积极筹建。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