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银监会2010年的规划,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应在今年底前完成股份制改革。按照方案,原有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都要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我国仍有1596家农村信用社,89家农村合作银行,在今年内完成改制任务十分艰巨。如期收官已不可能,各地推进进度也不尽统一,有的省份如安徽已经全面完成,有的省份才刚刚开始。辽宁省预计,两年内可完成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河南省表示,要用3年时间在2017年底前完成股份制改革任务。
2017年实际上也是监管部门给出的新的改革完成期限,相对原计划,改革已经延期。虽然改革完成时限放宽,但农信社改制仍面临一些难题。
尚未改制的农信社,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同国有企业改制的“靓女先嫁”,基础较好的农信社都已经先行改制,现在农信社改制的内外部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早年改制的农信社当时至少占有三方面的优势:过去银行投资门槛较高,限制较多,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通过参与农信社改制可以曲线进入银行,解决市场准入的问题;农信社有稳定的客户资源,比新建的银行基础好、起点高;当时的改革有较大的政策扶持,投资者可以分享改革红利。
目前的形势已今非昔比,民营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还有各种新型金融组织都已经对民营资本放开,农信社与之相比,并不更有吸引力,所持有的金融牌照不再是稀缺资源。更重要的是,整个农村金融机构都面临全新的挑战。
一是资产质量,亦即不良率。2014年末,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率为3.8%,远高于商业银行1.29 %的平均水平。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估计不良率还会进一步抬升。要达到改制标准,不良率应该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农信社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外,还需要地方政府或者出资人设法化解历史包袱,降低不良资产率。这主要涉及改革成本谁来买单的问题。
二是资本充足率。农信社资本充足率的标准相对较低,改制后要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监管,所以资本的门槛高了,同时考虑到一段时期内业务发展因素,资本总额所需更多。从目前多数农信社的经营状况看,募股面临较大难度,主要是股本金规模的问题。
三是股东结构。多数农信社的组织形式是合作制而不是股份制,股东数量庞大。改制成商业银行,需要满足《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的规定,这可能面临原有股份回购的问题。同时,原有众多小股东的格局无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新的股东结构需要优化,既要有势力强大的大股东,还要有众多的改革利益攸关者。股东结构事实上是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归属于谁的问题。
四是利益平衡。目前的农信社实质控制权掌握在内部人(经营者)手中,经营管理层由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决定,原股东对信用社的控制极弱。改制后的大股东将变为实际控制人,这将打破过去省联社和监管部门主导的格局,利益如何平衡是个大问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农信社股份制改造,必须引进大量拥有真金白银的投资人,投资人拿了钱不仅要求回报,还会参与银行治理,这势必削弱省联社和监管部门以及原有股东的既得利益。所以,农信社股改是原控制人向新权利人的利益让渡,作为改革组织者的省联社和监管部门只有摆平利益之争,改革才会顺畅。
从农信社迈向商业银行是一次制度再造,其核心是明晰产权关系,搭建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构。大量股本金的募集,一是可以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过去的农村信用社,社员享有随时退股的权利,所谓的股金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性存款,股本随时可以抽走,社员并不对信用社负责;而商业银行依照《公司法》发起设立,不允许退股,股金就是承担责任的固有资本,解决了银行归谁所有、由谁承担责任的问题,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市场主体。二是资本实力的增强解决了过去农信社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而且改制后资本补充渠道也将大为拓宽。过去农信社不允许发行资本债或者条件很高,但如果改成股份制,资本补充来源将更加多元化,例如重庆农商行已经实现上市融资。
从改革本身来看,化解包袱,增加股本,最终都是钱的问题。到市场上去找钱,找战略投资者,最终撮合的是利益。投资不是做慈善,投资者不会无缘无故为过往买单,也不会长期忍受低回报,而目前经济不景气,银行的经营业绩增长放缓,对投资者来说,农商银行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招募投资人的难度越来越大。
跳出改革本身来看,改革主要的推动者还在于“内部人(经营者)”。不改革,“内部人”的利益基本不会受损,作为利益攸关者的行业管理机构利益也能保证;改革后,“内部人”或多或少会面临调整,行业管理机构也会向投资人让渡权利。而且,前一段时间,已有不少改制后的农商银行治理机制同行业管理机构之间频频冲突的传言,显然,从既得利益者来说,维持现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慢,也是一个选择。
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农商银行的地域、业务、监管等方面也有一些限制,县域的农村金融业务仍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在金融投资对民营资本开放的今天,也是竞争的一个短板。
已经改制的农商银行,也会经历一个发展模式的蜕变。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后,一度都有异地扩张的冲动。但是在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发展战略和业务品种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作为农信社改制而来的农商银行显然没法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短兵相接的全面竞争。
在坚持业务全能化方向的前提下,选择和其他商业银行不同的错位经营方式,坚守县域,将更加有利于农商银行的竞争和发展,也是农商银行进军城市和拓展高端客户的基础,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
让这些仰望星空的银行人深耕脚下的土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商银行“脱农”、弱化支农服务的担忧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现实。
对正在改制的农信社和已经改制的农商银行来说,改革的路同样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