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抑制不良贷款“双升”势头,关键在于加强自身信贷管理水平,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近两年,不良贷款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一大桎梏,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也逐渐成为农信社改革发展中“最难啃的骨头”。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信用违约现象不断增多,不良贷款呈“双升”态势,对农商银行风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良贷款“双升”原因
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宏观经济下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下降,房地产市场降温,造成了部分行业整体低迷,产能严重过剩,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由于自身市场定位,贷款客户中小微企业居多,但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在这一轮的经济调整中处于弱势地位,贷款违约率较高。
信贷结构不尽合理。同业间竞争压力日趋加大,受到绩效指标考核的影响,存在银行多头授信的现象,造成某些企业过度负债,而企业经营一旦陷入困境,银行又匆忙提前收回或压缩贷款,致使企业资金链紧张或断裂,其他债权人盲目跟进,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彻底陷入困境,贷款形成不良。
信用环境的影响。部分贷款客户缺乏诚信意识,还款意愿很差,更有甚者,以经济下行为由故意逃废银行债务,恶意拖欠银行贷款利息。部分借款人获得贷款后,甚至偏离主业,将手上充裕的资金用于转移、投资、消费甚至民间融资等。这些外部行为,一旦出现风险,不可避免在银行形成不良贷款。
贷款三查执行不力。贷款三查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信贷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在贷前调查阶段,调查手段落后,掌握信息不完全,对贷前调查把关不严,贷款超过借款人的承贷能力。贷款发放后日常监督管理不力,贷后检查不及时,存在“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现象,管理粗放,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新增不良贷款速度加快,不良率、不良金额呈“双升”态势持续攀升,未到期贷款的欠息金额不断增加,欠息时间越来越长,隐性风险不断加大。
风险识别能力较差。部分客户经理缺乏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欠缺,风险识别能力有限,缺乏科学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能有效辨别借款人提供的虚假信息,在信用评估和财务分析方面做不到位,对借款人实际情况把握不够,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在风险预测上,缺乏科学的分析判断能力,凭主观臆测借款人的诚实度,在不能保证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时,将还款希望寄于第二还款来源,而用于抵押的物品又难以变现,在意识到贷款存在潜在风险时,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时机。
清收盘活进程缓慢。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分农商银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在创新清收措施上还有待提高。部分信贷人员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处于消极状态,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对清收盘活存在畏难发愁情绪,积极性不高。加之部分银行在对借款人提起起诉时,没有真正掌握其财产情况,导致案件胜诉后,找不到可以执行的财产,造成胜诉案件执结率低,起诉清收工作处于半盲目状态,对借款人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清收盘活力度不大。
抑制不良贷款“双升”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应积极应对,完善措施,严格考核,积极谋求“新常态”下清收盘活工作新突破,确保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任务圆满完成。
做好贷前行业筛选。审慎选择贷款项目,对于那些发展前景好、暂无还款能力,但信誉较好的客户,应给予鼓励政策,采取“放水养鱼”的措施,帮助其培植资金来源,支持其走上正轨。坚决防止因担保圈内的某个借款人资金链断裂,进而造成大面积企业陷入瘫痪状态。
做好信贷风险排查。农商银行应坚持信贷风险排查工作常态化,对排查过程中发现风险苗头的客户,及时纳入重点监控名单,实行动态监控;对高风险客户坚持“一户一策”原则,主动采取风险化解措施;对已经出现风险的贷款,各金融机构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风险化解工作,确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做好信贷风险监测。及时掌握贷款逾期及未到期贷款的欠息情况,提前面见借款客户进行座谈,协商到期贷款还款事宜。对不能及时还款付息的客户,银行要及时进行摸底调查,分析客户资金困难的原因,加强督促;对涉嫌恶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经办客户经理要及时准备诉讼资料,以便随时起诉进行资产保全。
树立合规经营理念。树立全员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理念,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培育高素质信贷队伍。严格信贷从业人员考核,严肃信贷从业人员责任,对操作不合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从源头上堵塞信贷风险漏洞。同时,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水平,加大客户经理在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及《经济法》和《合同法》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其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较高的风险预测能力。
加大清收盘活力度。农商银行应细化清收盘活任务,将隐性、表内、表外等不良指标同时纳入考核范围,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在清收盘活过程中采取分类清收措施,针对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形式,逐户制定清收盘活计划和方案,做到依法清收、应收尽收。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收回表外不良贷款的信贷人员给予奖励,充分激发和调动清收不良工作积极性。
加大征信宣传力度。优化区域信用环境,加大征信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信贷原则和“守信光荣,赖债可耻”的信用理念。积极联合纪检、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从严从快进行惩处,彻底净化辖区内的金融秩序。
加强沟通协调。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公检法等行政部门的联系沟通,取得政府部门与司法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对涉嫌变相融资、诈骗集资、违法经营或是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个人,及时向地方政府作出报告,综合采取司法、行政、金融、舆论等措施,从严从快对其惩处,维护银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