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也重新修订了《中央定价目录》。《意见》明确,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将更加完善
《意见》明确了6大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方向: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完善环境服务价格政策、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
《意见》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加快建立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为政府制定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等政策提供重要支撑。
为何要采取差别化支持政策?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价格机制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截至目前,在放开烟叶收购价格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形成,已没有政府定价项目。但是,放开以后不代表政府不管,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来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
以棉花为例,今年,我国继续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综合考虑棉花生产成本收益、市场供求等因素,今年4月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9100元。许昆林说:“棉花产地主要在新疆。一般来说,价格随行就市,由竞争形成。当市场价格过低、农民收入受到影响时,国家采取目标价格补贴的办法,让他们在补偿成本基础上有一定收益。目前,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总体来说比较成功,当地棉农非常欢迎;大豆目标价格试点也在推进中,我们正在不断完善。”
价格机制改革时间表已明确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意见》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专门针对价格改革的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价格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好《意见》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将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价格改革步伐大大加快,一大批商品和服务价格陆续放开,成品油、天然气、铁路运输等领域价格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胡祖才表示,截至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来形成。但是,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价格改革还需深化,政府定价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价格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意见》明确了价格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坚持市场决定、放管结合、改革创新、稳慎推进的原则,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