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10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水怡情 黑茶保健
——安化县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纪实
□ 夏新情

黑毛茶原料。
陕西官茶票。
皇家茶园禁碑。

    2012年11月28日,安化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进茶旅一体化工作的决议》,确定“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发展思路,茶旅两大产业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富民强县效益明显。2014年,全县茶旅综合产值过百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3528元提高到2014年6237元,增长76.8%,茶旅产业对增收部分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获评“湖南省旅游强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

    强化顶层设计,以工作协同推动茶旅一体化。第一,工作机构相互融合。根据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成立县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第二,产业规划高度关联。科学制定《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规划》、《安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核心资源为“山、水、茶、人”,在茶产业和旅游业战略定位、项目建设、产品体系、公共服务、市场营销等所有远景规划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旅中有茶、茶中有旅,为深度融合、有序开发奠定基础。第三,奖扶政策捆绑实施。成功争取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第二轮退耕还林等重大政策落户安化,将茶树种植纳入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范畴,茶旅基地、景点建设得到重大新政策支持,支持标准化茶园建设,扶持茶叶企业清洁化、标准化改扩建,完善茶马古道等重要景点景区基础设施,使茶旅一体化发展转化为市场主体一致行动。

    统筹产业发展,以项目融合推进茶旅一体化。注重科学统筹,在推动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茶旅相互融合、互促互进。一是抓好项目储备。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区域定位,坚持差异化战略,特别是力求抓住茶旅发展所需政策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寻找茶旅项目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点,突出针对国家乡村旅游扶贫、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等有效的政策契机,建立完善的茶旅项目库。二是突出项目重点。确立到2020年全县建成茶园基地40万亩的目标,近3年建设茶园3.5万亩,其中生态观光茶园2万余亩,重点规划并启动建设资江沿岸“生态茶廊”、茶马古道沿红“生态茶带”、雪峰湖湿地公园“生态茶湖”和以芙蓉山为中心的“生态茶山”,形成“茶林相间、花香茶海”的独特景观。鼓励支持40余家骨干茶叶企业结合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改建扩建,设置优化茶叶生产、观摩体验、茶文化历史展示等多重功能,致力打造以茶叶企业为主体的工业体验观光景点,共创建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景点化企业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1万人以上。三是突破项目融资。按照“布局合理、注重品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为茶旅项目提供坚实的投入保障。对外引资,推出优质项目,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行业大企业、战略投资者投入安化茶旅产业。对内融资,积极探索以景区所有权、经营权或者门票收入作质押进行融资的新方式,争取金融资本支持,敢于和善于用社会资金推动茶旅产业发展。

    注重品牌建设,以营销联动推进茶旅一体化。围绕“天下黑茶 神韵安化”,以山水胜景为基础、历史文化为特色、安化黑茶为名片,不断加强茶旅品牌塑造和营销。整体形象打造突出茶旅特色。立足区位条件,全面宣传安化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经济发展以及民风民情,把“面向大长沙、融入大梅山、对接大湘西”的茶旅融合和区域合作目标。重大活动策划突出茶旅主题。坚持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办成金牌节会,创造机会争取更多的节会在安化举办,积极参与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国性茶旅节会。各类文化宣传突出茶旅氛围。支持骨干茶企和文艺单位编排《黑茶印象》、《千两茶号子》、《安化黑茶传天下》等“十大茶戏”,在全国各地演出200余场次;积极参加中外茶事活动,与“万里茶道”沿线16个城市共同签署《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利用国家级高端媒体强力宣传安化茶旅整体形象。借助行业高端媒体开展安化茶旅特色宣传。联手知名网络公司系统宣传安化的山水生态、人文历史、民俗风情、饮食物产等题材,进行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介。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