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信用社所处经济、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全国统一模式也缺乏可行性,而必须按经济区域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进行不同模式的规范。因而,针对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现状,笔者对农信社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推进改制转型。坚持股份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宽业务经营范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切实落实管理责任,逐步把全省县级联社打造成产权清晰、治理完善、具备良好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提升发展能力。一是加快信贷产品创新,研究建立以市、县级行社为主体的业务创新奖励机制,鼓励打造具有本行社、本区域特色的名牌信贷产品。二是拓宽结算渠道,改善支付环境,全力推行金融IC卡、联名特色卡、信用卡、ATM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村的便民服务工作,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三是丰富中间业务产品,建立全省性的理财业务平台,积极推动理财业务的办理。四是加快员工考核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效用,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五是加强资金运用,提升资金营运水平,建议省联社进一步发挥牵头和平台作用,鼓励支持县级联社成立独立的资金运营部门,积极开展银行间市场业务,实现资金市场的多渠道运作,谋求收入最大化,切实有效推进“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强化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条线、岗位、职务等细化学习、培训方案,全面做好人员培训活动,培养青年业务骨干,扎实做好后备人才储备工作。二是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激励、福利、聘用机制,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三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畅通科技人才引进渠道,依托科技创新为农信社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严控经营风险。一是加快流程银行建设步伐,切实做好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着重解决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银行同质化竞争、运营效率及成本控制力低下以及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低下的体制性等相关问题。二是探索建立多级多部门联手检查机制,切实加强对各个业务操作环节节点的风险防控。三是建立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及时调整信贷投放,对国家限制行业的信贷投放进行严格把关,并对其存量贷款逐步压缩。四是夯实信访维稳、舆情监测等工作,对重点事件、重点领域、重大节日持续关注,及时化解。
打造精品网点。一是做好硬件建设,提高客户认知度,持续开展创建星级网点活动,推进网点布局、功能分区、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二是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握“提升服务品质”的精髓,竭诚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三是狠抓投诉管理,强化考核机制,预防、化解客户投诉,对疑难投诉、有效投诉推行快速解决机制,防止事态扩大化。四是推行飞行式暗访机制,加大对营业网点的服务质量、环境卫生和工作纪律等方面的突击检查,及时整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力促进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强政银合作。希望省级联社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搭建政银合作交流平台,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信社办理,特别是将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存入农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