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曝出我国有部分果汁企业收购“瞎果”生产果汁。这让消费者为食品安全又捏了一把汗。
所谓“瞎果”属业内行话,指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用“瞎果”制果汁,自然颠覆了人们对于果汁“纯天然、更健康”的理念。众所周知,成熟度不高的水果口感较差,而腐烂变质的水果对人体有害,用它们作原料,显然是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难道是生产者一时疏忽?从媒体报道来看,无论是果农还是果汁生产企业,对此都是心知肚明。
用“瞎果”制果汁被媒体曝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紧急部署安徽、江苏、山东等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调查,并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山东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自2012年12月以来一直未生产果汁。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当日未生产,现场未发现原料水果。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汇源集团皖北果业有限公司现场未发现有腐烂水果存货。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责令两家公司停产自查,配合调查,并现场依法对两家公司的产品进行了抽检。
事件到此并不能算是结束。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关注“瞎果”的“去向”,即希望有关部门完善监控体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果汁生产符合卫生标准;希望相关企业将“瞎果”拒之门外;希望“瞎果”不再流向餐桌。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瞎果”来自哪里。加大对果农的培训力度,督促其科学种植、规范生产,研发并推广效果好成本低的保鲜技术,同时减少流通环节,解决果农卖难问题,切断“瞎果”的产生源头。这样既能让果农增收,又能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算是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