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定价来提高品单价已经是行业共识,但是还可以按照价格带来直接拉开单品链,然后在每个小分类中根据单品链的多少来导入高价高值单品数。
比如在袜子分类中(首先还是市场调查),根据调查资料表明顾客认为一双女性袜子5元以下就是相对便宜了,15元以上的就有些高。那么在拥有这样的市场调查数据资料的条件下就非常方便拉价格带和单品链了,具体操作是在4.5元到4.9元这个价格区间提供两个单品(需要提醒的是此价格区间提供的单品不要超过3个,否则品单价低就导致客单价低,然后坪效就上不来),因为在此提供两个单品主要是为了树立低价形象,让顾客感觉这里商品便宜。然后在13.8~15.9元之间提供8~10个单品;再在7~13元价格区间提供5个左右的单品;同时为了考虑拉高品单价,在16.8~20.9元之间再提供2~4个单品(为了提升卖场档次、满足高层次顾客需求,反衬此价格区间的商品不贵,还得在22.8~25.9元之间再提供一个单品)。
那么回头来看,单品链和价格带都拉出来了,而且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当然拉单品链和价格带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商店属性、顾客特点、当地文化、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项需要不断跟踪的动态工作。
价格线的精选和设计对于零售业的卖场经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便于顾客购买,促进商品销售。卖场商品的丰富并非意味着品目数和价格种类的增加。如果品目数和价格种类过多,就会给顾客的挑选带来很大困扰。通过价格线设计对价格进行精选,可以突出少数而且价格适当的畅销品,使顾客在众多价格种类的商品中能很容易地识别和挑选出自己喜好的样式、型号等,方便顾客购买,从而提高商店销售额。
然而,笔者在走访一些卖场时却发现,他们没有运用相应的制衡策略,很多从价格区间分布上看,明显倾向于低价位单品,导致价格形象无法超越外资大卖场,客单价自然也就比较低。
那么,相对于提升客单价,应该如何制定你的定价策略呢?揭开成功门店的面纱后就会发现,通过调整价格带再提升门店的价格形象和客单价,同时又保证了较高的平均单价和利润率,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门店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