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防范资产质量风险应未雨绸缪

罗尔豪 姬建锋

  今年4月21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5%的历史高位。

  4月14日,惠誉将中国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低至负面,并认为危机可能于3年内爆发。惠誉指出,2008年之后,中国为刺激经济而增发的大量贷款主要流入地方融资项目及房地产业,这部分银行资产可能恶化。这一切都引起社会各界对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担忧。

  按惠誉预测,在未来3年内,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很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恶化,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相关贷款是最大的隐忧。惠誉认为地方融资项目及地产业银行资产可能恶化自然不是空穴来风。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高歌猛进,商业银行的功劳不可磨灭。据央行统计,2010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近1/4流入房地产,而2009年的这一数值为21%。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家银行都开始压缩房地产贷款,不过,刚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各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2009年仍然有所上升。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些原本可带来诱人利益的数字正变成银行的包袱。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调控楼市的决心不会动摇。中央再次表态将继续调控房价。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从而“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近日,发改委正在研究在商品住房领域实施反暴利规定,使商品房价格能够保持在合理水平,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料将进一步升级。同时,今年我国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房数量可能将首次超过市场类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会出现保障住房和商业房地产争资金,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会严重冲击房地产市场。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央行收缩银行流动性力度,必然导致银行资金紧张,银行会收缩信贷,流向房地产的贷款减少可能造成房地产业资金链条断裂,从而引起房地产价格下调。而房地产价格一旦下降,增加的并不仅仅是坏账,银行的总资产也将随之缩水,银行将受到沉重打击。问题不止如此,随至而来的是下游产业如材料生产商等的销售商都将受到重创。这些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同样会受到威胁。

  和房地产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地方融资平台是埋在商业银行身边的另一枚定时炸弹。数字显示,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通过全国信贷登记系统监测,一些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94%,有的地方甚至高达400%,而国际上平均为80%-120%。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被认定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之首,成为制约未来银行发展的重大隐患。对此,监管人士称,地方融资平台导致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是大概率事件,比如不良率可能会从目前的1.58%上升到2%或者3%。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轮信贷快速扩张,正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大量举债直接引发了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坏账激增。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已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大排查已悄然拉开帷幕。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但现在真正想把裸泳者和其他人群分开,已成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目前这些裸泳者已像狗皮膏药紧贴在银行身上。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博弈,都已经白热化。“要死也是银行先死”已成为房产商绑架银行的宣言。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暴露,地方负债的大幅上升更是让市场担心地方政府将会对银行贷款“赖账”。商业银行已经步入雷区,化解危机已是迫在眉睫。

  如何化解风险,商业银行要未雨绸缪,早下决心。对此,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4月19日召开的2011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已提出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加自觉地做好房地产信贷风险防控工作。

  继续认真贯彻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执行贷款操作流程,进一步强化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管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要实施严格准确分类管理,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切实提高不同银行对同一平台贷款“四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及时修订贷款合同,合理调整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继续推进存量平台贷款整改,切实缓释潜在风险等。商业银行一定要按照银监会的要求,痛下决心,改变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的经营模式,适当调整经营战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