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又到了采茶的时节,又到了爷爷的诞辰和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周年纪念日。
我是在2008年6月在杭州参加吴觉农茶学思想学会的。杭州不仅是我爷爷学茶事茶的开始,也是我了解爷爷和他那一代茶人的开始。
三年多以来, 我去过爷爷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访了两百多位茶人:有爷爷的朋友、有爷爷朋友的后人、更是有在全国各地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的成员。我访的每一位茶人都是那样诚恳而热情地接待我,为我提供了笃实而丰富的历史资料。我感激在全国各地遇到的每一位茶人,从他们点点滴滴的回忆之中,我慢慢地走进了爷爷他们那一代茶人的精神世界 。
在收集和整理爷爷和他的朋友们的资料的过程中, 我感受最深的是爷爷和他的朋友们是一个群体。从上海商品检验局到祁门茶叶改良场,从浙江万川东南茶叶改良场到武夷山的茶叶研究所,从翻译《茶叶全书》到《茶经述评》的完稿,没有他的朋友们的共同努力,爷爷一个人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特别是在他的晚年,爷爷离茶的实践很远了,是他的朋友们为他提供了信息, 给了他活动的空间。爷爷要靠他的朋友们去找资料,他拜他的学生们为师,读他的朋友的来信和他的日记里我特别体会这一点。吴觉农茶学思想就是他们那一代茶人思想、精神和经历的记录。
在收集和整理爷爷和他的朋友们的资料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吴觉农和他的朋友们这个群体是他们所经历的历史环境的产物。他们是最后一代受孔孟思想和道德观教育的人;他们是第一代接触到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潮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生活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茶人”的群体。这个群体分享着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尽管他们的环境是艰苦的、不稳定的,尽管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缺乏的,他们却活得有趣味,工作得开心。
爷爷和他的朋友们不是圣、也不是神,只是一个个既特殊又普通的人:他们也有私心和苦闷,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但“振兴华茶,帮助茶农”的这个共同目标使他们身上理想主义的因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因此,他们的经历才是活生生的、是真实的、是值得回味的。
在熟悉和了解他们、在写故事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会想到他们那一代茶人精神和茶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我没有答案。 也许这个群体的精神和故事能够提醒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历史的匆匆过客,我们也有一点社会的责任;能够提醒我们在“物”以外“精神”的存在和理想为人的生命带来的意义和希望;能够提醒我们一个人的渺小,要做成任何事情一个群体的重要。
想到一斤茶有几万个芽头,想到一杯茶要用许多个茶芽,常使我震撼 。但在爷爷周围的这些茶人对这一点的认同是溶在他们血液里的,所以他们有较少的个人意识,他们认同“茶人”那个群体。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精神所在,也纪念吴觉农和他的朋友们的意义所在吧。
人生如茶, 如一杯茶,如一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