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绿茶,余杭径山茶的名气可能远比不上龙井或者碧螺春,但要细说起茶叶背后的历史渊源,也许其他绿茶都难望其项背。都说“禅茶一味”,径山茶就是因寺而生、与僧而来的茶叶。
茶和禅的关系从来都十分密切。坐禅,除了选环境寂静外,还要求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于是,茶作为一种能帮助人修心静虑的饮品,以茶助禅,进而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
茶兴于唐盛于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禅宗在唐朝的风盛。所以很多南方的寺庙在中唐以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风尚,在一些名寺中,有属于自己的茶园,也会设有专门招待上客的茶堂。径山茶正是这样一种因寺而生的茶叶。
径山茶产地余杭径山,因径通天目山而得名,山上有千年佛教古刹——径山寺。径山茶始于唐天宝年间,当时国一大觉禅师法钦到径山结庐建寺后,便种植茶树采以供佛,并教会当地百姓种茶。因味道鲜芳,径山茶在唐朝就已十分有名,在唐、宋、元、明、清历代均被列为贡茶。
让径山茶闻名于世的其实是径山茶宴和它对日本茶道的影响。径山茶宴有一套很讲究的仪式。众人围坐茶堂,由住持法师亲自调茶,然后按照顺序和佛门教仪,近侍将茶一一奉给赴宴僧客品饮。僧客接过茶后,先打开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色,接着启口尝味,再加水品饮。茶过三巡后,开始评论茶品,颂佛论经,谈事叙谊。
在茶宴上,不只是品茗,还可以欣赏环境和把玩茶具。径山寺的茶宴因天时地利,更是兼具了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南宋时期,日本佛教高僧曾先后来到径山寺参研佛学,他们回国时,将径山的茶籽、饮茶器皿和茶宴仪式一并带回日本,从而形成和发展成为日本茶道。
径山茶叶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甘醇爽口,栗香持久。轻啜一口,并用舌头来回搅动着,茶汤在舌尖上跳跃,清鲜醇和的滋味逐渐渗透,一点点地咽入喉中,旋即回甘,口舌生津,如醍醐灌顶。再嗅碗盖,清香持久,丝丝缕缕,香风扑面,从鼻一直氤氲到内心深处。又饮过二三盏,浊气与烦闷早已荡然无存,嘈杂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静寂。茶味渐淡渐轻,淡如流云,轻如春风,淡泊了心怀;禅心渐明渐澈,明如皓月,澈如寒潭。
安心生软草,醍醐引春泉。一道径山茶,一次心与茶的禅机交锋,心尘净尽,澄澈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