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省最重要的工业园区,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区上下全力打造本质安全。”朱一青如是说。朱一青担任洋浦区安监局局长已多年,谈起工作不紧不慢,仿佛洋浦的每一个厂房都很熟悉,哪里有危险源,何处存隐患,他都能一一列出,并给出应急预案。
“以园区为工厂 以工厂为车间”
谈到安全生产,不能不说洋浦区的特点。用朱一青的话说,他们的做法是“以园区为工厂,以工厂为车间”。
朱一青告诉记者:“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洋浦湾为国家一级开放口岸,油气化工、浆纸等能源、原材料产品需求巨大;区内100万吨木浆、160万吨纸、800万吨炼油、燃气和电厂等大型龙头项目,为洋浦发展油气及油气化工、林浆一体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安全发展带来了新任务;‘一个港口,三个基地’的定位,给洋浦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挑战。”
2005年洋浦区安监局成立,朱一青时任副局长。时至今日,区安监局也仅有7人。但就是这7人硬是管好了全区的安全生产,6年多时间里没有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
“洋浦区人口密度小,港口周边没有居民,凭着天然港口的优势,方便原油储备和船只运输,中石化进入后建了一个年产800万吨的炼油企业,最近要扩展到2000万吨,除此之外还有海南省的两家大型危化企业。在30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分布着几家有着特大危险源的企业。”朱一青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以园区为工厂,以工厂为车间”进行安全监管。
在洋浦区的格局里,东部是重化工业区,中间是一般工业区,西部是有着3万居民的生活区。如何确保这里的居民“安居”?洋浦区安监局首先要求企业进入时必须做到安全生产“三同时”,在规划的同时进行安全评价,确保从源头上实现“本质安全”。
“在规划的同时进行安全评价,并把危险源用数字模型做出来,洋浦区不能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怎么办?我们都有预案。”朱一青显得底气十足。
“关口前移 为企业配备保健医生”
在这个“以园区为工厂,以工厂为车间”的开发区,应急救援预案的出台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区安监局在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基础上,及时成立了洋浦区应急救援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中心。“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应急救援的力量集中起来,将消防站、消防人员和消防设备等都进行统一调配,以提高应急救援的质量!”朱一青说,应急救援委员会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实体,受益的是整个洋浦区的安全生产。
“从2006年筹建至今,我们的应急救援链已经运行了两年多,在应急演练和培训方面成效明显,实现了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或者说我们在为企业配‘保健医生’,将安全生产中的隐患等问题解决在日常工作中。”朱一青说,通过逐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将来将实现视频监控重大危险源,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重大危险源的变化和排查治理隐患。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应急救援平台,对重大危险源100%进行数字模拟,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监测事故现场,以便实施应急救援。比如某处天然气发生温度升高和压力加大等问题时,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厂家和消防车辆,以避免发生事故。”朱一青表示,他们的设想已进入等待政府批复阶段,估计今年将完成这项工作。对于这项工作,2010年应急救援投入5000万元,今年还将由国家应急救援中心投入价值6500万元的设备。
“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由过去的请专家到现场改变为委托中介机构完成。以前,安监局的检查多数停留在表面上,检查专家无法固定,方案措施、法律责任也就无法一致。”朱一青说,对于检查方式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进步,因为请有资质的安全机构对企业进行检查,能够更好地明确责任,“既要看病,也要开处方”,减少了过去检查多而乱的现象,受到企业的欢迎。
目前,朱一青最为担心的是外包问题。“什么是外包,有时候个别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将工程的一部分承包出去,而外包聘用的多数是农民工。我们不能说农民工素质不高,但他们多数缺乏安全培训,为了谋生而忽视安全防范措施。”朱一青说,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泛滥,区政府出台了《区包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把外包商的责任和发包方的责任捆绑起来,让外包商带着甲方的资料来备案,交安全生产保证金。
“我们每年都要和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对于外包商,我们的办法是逼着甲方去管乙方。”朱一青说,为了防患于未然,安监部门要求中小企业进行全员培训。由政府、企业、员工按70元、100元和30元的比例出资,按照每年每人安全培训费200元的标准进行安全培训,计划三年培训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