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只正在偷食的老鼠被猫逮住。老鼠苦苦地哀求猫说:“请放过我吧,我送您一条大肥鱼!”
“不行!”猫铁着脸拒绝道。
“我会送给您五条大肥鱼!”老鼠继续“贿赂”。
可是,猫还是不答应。
“您放了我,以后我每天送给你一条大肥鱼。逢年过节,我还会拜访你。” 老鼠仍不死心。
猫眯起眼睛,不语。
老鼠认为有门儿,就又不失时机地说:“您平常很少吃到鱼,只要肯放我一马,以后就可以天天吃鱼。这件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都不知道,何乐而不为?”
猫依然不语,但心里开始犹豫,“老鼠的主意的确不错,放了它,我能天天吃到鱼。但放了它,它肯定还会偷主人的东西,胆子越来越大。我再次抓住它怎么办?放还是不放?如果放,它就会继续为非作歹,主人会迁怒于我,把我撵出家门。那时,别说吃鱼,连一日三餐都会没了着落。如果不放,老鼠或其同伙就会向主人告发这次交易,主人照样会将我扫地出门。如果睁只眼闭只眼,主人会认为我不尽职守,也会将我驱逐出去。一天一条鱼是不错,但弄不好会丢掉一日三餐,这样的交易不划算!”
想到这些,猫突然睁大眼睛,伸出利爪,猛扑上去,将老鼠吃掉了。
猫将自己监管得很好,它选择了有保障的“一日三餐”。当然它也希望“一日一鱼”,但如果连起码的“一日三餐”都保不住的话,“一日一鱼”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猫且如此,何况人乎?
监管的意思是监督管理,一般用于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督和约束,可看完故事后,我想问的是,对于自我监管,我们做到多少?
自我监管,思想上要有新认识。面对“一日一鱼”的诱惑,不能失去了自控能力,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培养自己“慎独”的品质,做到洁身自好。如果把自己一贯坚守的底线无限淡化,让违规的思想无限延伸,不仅会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也会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何苦来哉?
自我监管,学习上要有新提高。人们常说,要读书,但不是读死书。死记硬背已是过于陈旧的学习模式了,无法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人才。除了改变我们自己的学习模式,还需要学会选择我们需要的教学模式。目前,我们所接受的培训模式大多还属于“填充式模式”。即:照本宣科的培训结束后,用考试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其实,考试并不能完全量化出我们提高的程度,尤其是我们心理和思想认识上发生的变化。
自我监管,操作上要有新防线。每一笔业务的操作,每一步程序的开始,都要提醒自己按规章办事、按制度执行,时刻紧绷风险防线。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同时要对各个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保持高度警惕,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要吃透,严格依程序办理业务,并有针对性地把风险点记住,在让风险点变成“安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