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牵头发起的“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正式进入后期遴选阶段,主办方分别在广州、深圳、珠海等8个地市统一组织入学考试,全省共有1715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参加考试。据了解,在12个候选专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偏爱管理类专业,近两成报名者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此外,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颇受青睐。(3月13日《珠海特区报》)
笔者对于广东省的这种“放水养鱼”式的培训模式,表示非常赞同。
首先,提升外来工文化素质,打造更多“精英外来工”、“ 品牌技工”,能为经济转型和优化技工结构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不够高,多是初中毕业,难以适应转型需要。“圆梦计划·北大100”活动不仅能让工人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更会让重视文化的观念深入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心中,促使他们将提升文化内涵放到重要位置。
其次,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养育意识。优秀技工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企业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和引进”上。这种“掠夺式的重视”容易让技工成为“技工跳蚤”, 谁给的待遇高,就跟谁,在人才市场上蹦来蹦去,不够稳定,加剧了人才竞争的恶性竞争。而企业、政府主动积极为员工成长搭建宽敞平台,提供经济支持,培养自己的员工,这些员工当然对企业有感情,不会轻易跳槽,忠诚感强。
再次,这还是一种经济共享意识。外来工同样为企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当然就要享受对等权益,应该分享这种“经济甜蜜”。企业就应该和员工成为其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的“感情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和 “利益共同体”, 共创的劳资和谐局面。
(河南读者 雷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