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号召已历经几个年头了,如今全国上下、大江南北都在积极地响应着这一号召,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型企业都如雨后春笋般瞬时遍布祖国各地。然而,作为一种兴起不久的新事物,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途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实践着、总结着,对于具体操盘一个文创企业的掌舵人来说,必须靠着各自的智慧与勇气,劈荆斩棘、历经百战,杀出一条没有任何模板可以参照的成功之路;同时,个体的文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植,一方面就是同道中人的各种精囊妙计了。从事文创产业的各路英雄豪杰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收获和心得,同样是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指引下,2011《老舍月报》开设了“文创产业探索之路专访系列”板块,希望能够与同行业及不同行业从事文创事业的朋友共同交流、讨论,共同探索出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的兴盛之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老舍茶馆的品牌已经享誉中外,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家普通的茶馆,它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茶产品和独特风格的饮茶场所,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传播祖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的重任。近些年,老舍茶馆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所以在这里还是首先请您将老舍茶馆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品牌情况向我们做一介绍。
尹智君(以下简称尹):老舍茶馆始建于1988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内第一家民俗文化茶馆;是北京市旅游行业中一家特色鲜明的文化休闲体验场所。先后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授予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3A级景区(点);老舍茶馆还被北京市工商局认证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在20年的摸索与实践中,老舍茶馆逐步形成了以演出、茶艺、餐饮为主体的产品经营体系,汇聚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和饮食文化。目前除前门总店外,还在朝阳区大屯路设有一家直营店。老舍茶馆前门总店现有规模3600多平方米,设有京味气息的戏曲演出大厅,清雅惬意的四合茶院、市井风情的新京调茶餐坊、皇家韵味的品珍楼高档食府,年接待中外宾客30多万人次,累计接待有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德国前总理科尔,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柬埔寨首相洪森等120多位世界各国元首政要,众多社会各界名流和300多万中外宾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联结国内外友谊的“桥梁”。今天的老舍茶馆,不仅是品茶、赏戏、享美食的休憩场所,也是邀友联谊、分享交流的文化沙龙,更是感受京腔雅韵,京风京情的老北京传统文化体验空间。
记:在肩负着“传播祖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的这样一个重任下,老舍茶馆创造了许多文化产品,茶、餐、戏都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人们喝到的是文化,吃到的是文化,看到的更是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创意型企业,在文创产业方兴未艾的浪潮中是怎样探索发展的?
尹:“以商兴文,以文促商”,这条文商并举的发展思路是我们20多年探索出的一条成功经验。1988年,在大家都没有看好传统文化艺术演出市场的时候,老尹总力排众议,举全公司之力创办起老舍茶馆,引入京味传统艺术表演,将茶文化与传统戏曲文化捆绑一起,打造高雅的文化休闲平台。虽然初期非常困难,非常艰辛,但是在三年的守望中,慢慢得到了市场认可,走出了困境。尽管这样,老舍茶馆的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1998年老舍茶馆全年销售收入仅500多万元,年接待量在7万多人次,营业面积是1500多平方米。当时我们也在想文化能不能赚钱。既然开茶馆,经营文化产品,我们认为就应该从市场角度,从消费者角度,结合自身定位方向来不断调整丰富文化产品。
“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是我们的创办宗旨,也是我们的定位。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用了3年多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外出学习借鉴,找出了一条以京味文化为空间载体,以茶文化为核心,戏曲文化和餐饮文化为产品支撑的发展脉络。首先在茶馆里增加茶文化服务产品,2000年组建老舍茶馆茶艺表演队,推出茉莉花茶、乌龙茶、文士茶和农家茶茶艺表演,进而在2008年和2010年创意推出《五环茶》茶艺表演和《盛世茶香》茶艺表演。2002年大碗茶酒家在京城又率先推出茶菜,2003年创意推出了前门四合茶院,2006年开设了新京调茶餐坊;为了抓好茶叶源头,我们还先后在福建、新昌和云南建立茶叶供货基地。演出是我们的一大核心产品, 2008年我们在保留传统艺术演出节目同时,推出文创演出剧目《四季北京茶》综艺演出,创办了高端餐饮食府品珍楼;至此茶、餐、戏三大服务产品初具雏形。在近5年中我们还累计投入上千万改造资金对老舍茶馆进行分期改造,融入京味建筑元素;员工服饰、员工用语也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更具京味人文气息。随着我们的调整和完善,老舍茶馆的经济效益也得到快速提升。
记:坚持一种文化理念是非常不容易的。老舍茶馆地处前门大街的黄金地段,当初有没有考虑过也经营迎合市场的东西,什么赚钱做什么,那样日子会舒服很多。
尹:没错。老舍茶馆在创办初期曾连续三年亏损,举步维艰,当初也有人建议老尹总把这里租出去,让别人做迪厅、餐厅或者其他什么经营项目。我们算了一下,这一地区如租出去每年租金也要几百万,日子很舒服。但是老尹总没答应,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简单地做一个房东,那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老尹总创造了这个茶馆,创造了这种文化,我们更有义务、有使命把它发展下去并发扬光大,让它在全世界都能绽放光彩。
虽然老舍茶馆已小有成就,但是我们现在的压力比以往更大。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今天文化市场的竞争状态已绝非昨日,有大量的资金聚集在这个市场,有大量的民营、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参与到各个市场之中,我们现在有了太多的竞争者,我们也正接受着更大的挑战。所以从另一方面看,创意、创新是我们经营者永恒的主题。
记:您刚提到现在的竞争压力很大,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尹:一方面市场娱乐化的趋势催生并且繁荣了类似于刘老根大舞台这样的演出场所,他们迎合大众的世俗娱乐需求,上座率很高。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新建的、环境设施也是一流大型演出场所(剧院),特别又是事业单位,在各方资源上和资金补贴方面占据优势。以国家大剧院为例,周末百姓场仅仅20元、30元的门票,这里国家是有资金补贴的。我们都知道,京剧以及古曲、昆曲等很多表演都是入选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地说就是基本上快进博物馆的项目,国家之所以每年要拨大量资金扶植给这些项目,为了就是保存文化,让优秀的东西能够有效地得以传承。而我们为传承弘扬传统艺术,坚持开设的低票价戏曲演出专场活动,是没有资金补贴的。
记:这样看来,我认为政府应该给我们这样的企业一些补助和支持。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上也走过弯路,他们的经验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艺术部门都能够实现产业化。因此,我们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应该区别对待,不能统一要求。
尹:是啊。我们是在20多年的市场之路摸爬滚打过来的,我觉得我们编一台剧目一定会比一些剧院编一台剧目的市场化程度要高,因为我们的演出产品开发是基于前期的市场调研,基于顾客意见建议的信息反馈后,经过认真分析而实施的。因此我觉得政府部门在为院团投入演出节目创编排资金补贴时,是否应加大对演出场所的政策扶植和资金补贴。比如我们每天晚场的文化演出政府是可以给予免税支持的,而纯粹为了传承的非盈利项目“非遗”的曲目演出包括昆曲、广东音乐、古琴等演出是能得到政府补贴的。
西方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投资和税收等方面实行区别对待,为了加大对严肃艺术的支持力度,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所以我认为,对坚持弘扬传播传统艺术的文化场所应该给予企业一定的免税或者资助。企业可以用于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得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