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通胀预期下的金融布局

蔡 靓

  源自去年秋天的这场大旱旱情持续发酵,不仅暴露出农田水利建设亟待加强的现状,也引发了人们担心粮食减产、粮价上涨的连锁反应。

  粮价乃百价之基。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维持粮价稳定的政策及要求。在维持粮价稳定“组合拳”的背后,是政府调动金融机构等力量管理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水平的决心,奋战在支农一线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投入了这场攻坚战。

  政策“组合拳”

  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国内农产品期货纷纷上涨。其中,强麦期货表现抢眼,早盘小幅高开后一路上扬,强势突破3000元/吨整数关口,最终收于涨停。此外,现货小麦价格也高居政府托市收购价之上。在此背后,是北方大面积地区连续干旱引起的对粮价上涨的预期。

  虽然目前旱情在粮食价格上已经有所反映,但分析人士认为,旱情是否导致粮食减产还有待观察,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小麦还在冬眠,需要水量不是特别多,预计要持续观察到3、4月份,因此现阶段的粮价上涨更多是出于预期反应,粮价长期看涨言之尚早。

  不过,持续的灾情还是把兴水利、稳粮价推到了政府主要工作的前列,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

  2月9日,春节长假后第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在近期已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再出台十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

  这是继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冬小麦主产区抗旱工作、1月29日中央1号文件锁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1月31日《华北黄淮等地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资金实施指导意见》出炉后,国务院再次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重磅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是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

  随后的2月14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商业银行、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今年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涉农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其他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尤其要“将支持水利建设作为现阶段‘三农’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增加水利建设方面的信贷资金投入”,并对“支农主力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明确提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县域机构要进一步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大县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支持,因地制宜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金融引水

  去年入冬以来,河北省滦平县只下了一场小雪,丝毫没有改善今春农业墒情,呈现出严重特大旱情。

  “针对旱情较大的现实,我们目前累计投放抗旱救灾相关支农贷款9000万元,其中支持全县农户购置水利配套1.3万件,购买水泵配套3000件,支持农家店调运物资30000件,新大眼井、人畜饮水抗旱综合配套900眼个、购进塑料管40多万米。” 滦平县农村信用联社一位工作人员说。

  不只是河北旱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力量也出现在山东、河南、安徽等众多干旱省份的抗旱一线。2月9日,一纸题为《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抗旱保苗保春播工作的通知》下发至山东省各县级联社负责人的案头。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该通知中指出,旱情仍在持续加剧,并要求各级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修建输水管道、塘坝、打机井等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支持饮水工程、节水工程、电网工程等抗旱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高农业抗旱能力。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的村民肖长金已经借农信社之力渡过了抗旱的难关:“幸亏有农信社的帮助啊!短短几天就把贷款批下来了,这才有了这些抽水泵、输水管,让我们过了这道难关!”

  “我们打算扩大生产,再建出几个大棚,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想赶赶时髦,建个采摘园,发展旅游业。” 站在工人们正在搭建的富硒蔬菜大棚旁,肖长金规划着。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也传来了好消息:截至2月18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已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6亿亩,占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近6成,作物受旱面积减少了2000多万亩,抗旱浇灌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其中,金融支持的力量不可或缺。

  粮价维稳

  通过信贷支持水利来扶持粮食生产的同时,《通知》也要求金融机构继续做好涉及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贷款投放,以维持粮价稳定。

  业内人士指出,对供给缺口较大的粮食和农产品,农村金融机构应通过信贷支持,提高这些品种的生产、加工能力,加大市场供应量。此外,还应根据粮食和农产品生产、产销区运输时间、产品销售周期等和从事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户和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科学掌控涉农信贷投放节奏,确定信贷投放的时机和额度,保证资金准确、及时到位。

  “面向农产品的产业链,从生产、收购、运输、加工、储存到销售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有针对性地提供信贷服务,”江苏省一位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介绍道,“目前,我们正大力推广‘龙头﹢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支农模式,将信贷资金重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引导企业、基地和农户结成生产发展联合体,提高农业产业链的产出效能。”

  在去年“蒜你狠”、“豆你玩”现象出现、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时期,银监会就曾多方严堵信贷资金进入农产品炒作市场。今年,银监会仍然提出了要加强贷款投向的监管。

  “认真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从源头上控制涉农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抑制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合理信贷资金需求,保证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防范信贷风险。”《通知》对支金融机构提出了上述要求。

  对此,银监会表示,由于涉农信贷风险大、收益率低、周期长,信贷风险要从多个角度着手防范与控制。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