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来信来论


  “幸福”成“热词” 民生来体现

  观察地方“两会”,“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2月21日《人民日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改善民生和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正在成为各地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词。

  民生和幸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两者相互作用,统一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之中。笔者以为,幸福虽是一种主观感受,却是以感受幸福的客观现实作为基础的,要让老百姓说幸福不是那么容易,关键是民生的改善要让老百姓真正满意才行。如果经济发展了,但是环境污染严重、食品不安全、腐败和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老百姓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所以,衡量人民群众是否“幸福”,需要“干货”,需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感受到尊严和幸福。

  目前,地方政府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GDP崇拜”,到主动调低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人民的“幸福”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实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尤其要注重加强和改进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视群众利益无小事,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通过解决民生问题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把口碑和民意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河南读者 刘英团)


 

  下调馒头税 更是为民生

  生产馒头需上税,增值税率高达17%,这让生产企业承受着沉重压力。山东政协委员潘耀民一份要求降低馒头税率的提案,民众这才知道内幕。(2月21日《山东商报》)

  对馒头征收17%的增值税,“等于馒头快到老百姓嘴边了,国家又征了一道税,提高了馒头价格”,企业感到很纠结。为推动馒头税下调,政协委员潘耀民已经连续3年提交提案,但都无果而终。其重要原因是,地方税收部门无权自行调低,他们只能向上反映。只有国家层面做出政策调整,他们才能为馒头减赋。

  下调馒头税,看上去是为企业,但实际上更是为民生。馒头是居民生活必需品,与民生息息相关。馒头17%的增值税迟迟不降,企业势必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最终让消费者为其买单。去年以来,物价居高不下,食品更是成了高物价的助推器。在平抑物价已关乎民众承受力的背景下,为馒头松绑减赋,显得尤为迫切。

  降低麦类食品税赋已有先例,面粉、挂面等产品执行的是13%的增值税税率,比馒头税率低了4%。同是“粮油复制品”,照理说馒头也应执行13%的税率,如果一亲一疏,不搞一视同仁,对馒头也有失公允。馒头17%的增值税税率,制定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么长的时间一成不变,显然已不合时宜。况且同类的面粉、挂面等产品的税率已作下调,馒头如果原封不动也不尽合理。特别是平抑物价,保障民生已成当务之急,下调馒头税率就显得更为迫切。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作为,尽快下调馒头税率,将惠农政策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

(安徽读者 张永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