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职业健康


  各地两会代表献策

  从1月上旬开始,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大幕逐渐拉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2011年地方两会集思广益,亮点纷呈。特别是针对一直困扰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和维权难题,各地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希望今年的农民工职业病多、职业病鉴定难、维权难现象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四川: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来自四川雅安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执法处副处长张瑞雪建议,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的力度。

  张瑞雪代表认为开展《职业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的时机已经成熟,她建议将执法检查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情况。各地是否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否制定了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和职业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统一领导、指挥职业病危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组织实施对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进行查处,并实行行政责任追究。

  二是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机制的建立。各部门是否依照法定的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信息沟通,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加大集中执法检查力度。

  三是监管和督查情况。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是否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是否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和情况,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是否定期开展了职业病防治规划与《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的督查和评价工作,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

  四是职业病防治经费的保障情况。相关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各地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对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职业病防治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福建:

  出台职业病专门鉴定管理办法

  福建省人大代表路平等在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建议完善职业病鉴定诊断制度,以保证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救治。他认为,“目前职业病鉴定由政府主管部门独家组织进行,组织的成员也是其系统内的专家,公信力显得不足,当出现争议时,纠错能力不足,容易引发纠纷。”而目前福建省目前从事职业病监督和诊断的专业人员不足百人,兼职人员也仅有300多人。

  “一个监督员要监管70家左右的规模企业和20家的放射诊疗机构,同时鉴于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专业的复杂性和高技术含量,其监督任务非常艰巨。”路平代表在建议中指出。此外,全省目前尚有1/3的县区级卫生监督所没有配置专职职业卫生监督员。

  “应该建立健全职业病监管队伍,把职业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统筹实施。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投入。”省人大代表郑晓燕认为。

  路平在建议中表示,应尽快出台福建省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方法。职业病鉴定参照劳动能力鉴定的办法,由多部门组成联合鉴定委员会,监督、指导鉴定工作,提高鉴定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及时消除具体诊断与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

  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

  1月15日上午,共青团广西区委等工作人员召开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座谈会。团区委的调研通报显示:与内地其他城市农民工相比,广西的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普遍较弱。

  自治区政协委员林敢表示,通过在工作中的接触,他发现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不注重对自己权益的保护,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等问题上,农民工基本没有选择权,更不要谈什么8小时外的加班工资。他建议新生代农民工要多学学法律知识,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就业技能偏低”问题在农民工中普遍存在。

  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罗日新介绍,这次活动通过广泛收集意见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形成意见,通过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以期形成议案或提案,在“两会”上提出。参加座谈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将有关我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带到自治区“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呼吁各方面进一步给予重视,为新生代农民工解决现实需求。

  (张 蕾 整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