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影响百货业绩要素与对策(下)

方 竺

  接触率,体验率,客单价指标也是影响销售业绩的重要方面,在具体工作当中,只有有意识地去了解影响这些指标的细节要素,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门店业绩。

  

  接触率

  顾客进入店铺,接触到的商品和服务,销售人员与顾客沟通,就视为接触率。

  据统计分析,女性顾客平均在每个店里逗留的时间约40分钟左右,在有效时间内增加进店顾客与商品的接触率,才有可能增加顾客的成交率。

  首先是提高顾客与产品接触率,在商品陈列上注重对店内墙壁的利用,给顾客以商品琳琅满目的印象;在辅通道货架则采用低于人体身高的设置,并尽量多地陈设中心岛,使顾客能够很自然地在店内环游移动,同时应该考虑顾客接触商品的便利性;在卖场氛围上要重视对店内商品、POP、饰物等色彩搭配,通过“色”的利用,延长顾客店内滞留时间。

  其次是当顾客与商品产生接触后,店员需要主动地与顾客产生接触,通过对顾客进店后对产品的关注度来判断顾客的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为顾客传递专业的购买建议,以增加顾客购买商品的几率。

  很多百货都会要求店铺的员工养成一个习惯,无顾客状态时一人站中间两人站两边,这是一种极端无效的方法,而且会降低顾客进入店铺的几率,因为看到这种情况会给客户一种“只要一进门就会被强迫销售”的感觉,所以压力很大,这种方法至少会把客流量杀掉一半。看见顾客进来的时候,什么都别做,让他自己顺心顺意地自主地在卖场绕上一圈后,让他自由地看产品,然后才迎上去,跟他说:“你觉得我们这里的衣服怎么样呢?”这样话题就打开了。

  

  体验率

  体验率,沟通良好,顾客了解了你的商品,并愿意接受试用或体验,视为体验率。想要顾客同意试用商品,首先需要给顾客有安全感,第一是对商品质量有安全感;第二是对销售人员有安全感,至少是对销售人员的话语有安全感。

  对于A百货内各店铺的经营者而言、客流量因为要和多家相类似风格的竞争对手一起共享,所以如何针对竞争对手采取对策是门店经营的根本,此方法可用来研究竞争百货店间相同及相类似品牌间的差异及优缺点,企业可以将门店竞争分析的若干过程固化下来,这样就可保证门店经营水准维持在某个固定标准之上,各门店销售做到齐头并进。

  确定竞争对手,比如将同一商厦同一楼层的相同经营类型的服装品牌,列举出来确定为同等级的竞争对手。

  获取同等级的竞争对手的销售数据和市场份额占比,做出分析。比如,树立起A百货在某一楼层大家要学习的标杆品牌,标杆也是动态管理的,如在商务正装类1月份雅戈尔很强势作为标杆,后来2月份罗蒙增长趋势较快,就可将罗蒙作为标杆来看待。

  对于某一时段确定哪个品牌作为标杆,就要要求门店管理人员要时时刻刻了解各个品牌情况并分析,报告格式固定下来,让门店经理参考使用。

  

  客单价

  客单价,指每一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金额。客单价=商品平均单价×每一顾客平均购买商品个数。提高客单价,在提高顾客购买商品数量上,可以通过有吸引力的商品价格、良好的动线设计、商品布局、商品陈列、还包括舒适的购物道具、卖场环境和服务等来提升。

  同时,也可以在提高顾客购买高价格的商品上做功课,有意识地推介同一商品的大包装规格、同一商品的捆绑销售,不同商品的关联销售,贵重、高价值商品的专业化营销,超前或是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每位顾客都有潜在的消费需求,这些需求如果完全开发出来将超过原顾客购买计划的50%。在成交当中应该重视顾客的续销率,也就是指达成购买事实或意向的客人在原有购买计划基础上继续增加了购买的量,通过附加推销增加顾客的客单价。

  附加营销的方法:量大优惠,告诉顾客如果多买可以给予价格折扣、提供新的服务项目等优惠;介绍互补产品;建议顾客购买辅助产品;推荐畅销产品;建议购买新商品等。当然,附加营销能提高客单价,但是,同时得注意在结束第一次销售之后,在向顾客建议购买其他产品时,一定是能够使顾客获益的商品,从顾客角度出发。

  另外需要做好商品的连带销售,一定要在客户已经确认要购买了,但是还没有完成付款交易的时候,先给出一个简单但是可以打动人的理由。推出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或者服务,否则客户会把先选定的商品一并放弃。

  在A百货,某品牌针对顾客第一次消费会马上送上一张会员卡享受9折,对该顾客第二次持上次的会员卡来消费时再马上换一张贵宾卡给他(她)享受8.5折优惠,并建立客户资料档案。目的是为了锁定客户的消费,提高消费频率及客单价,这个积分卡操作是折扣不降,但会按不同的消费次数送相应的赠品,这需要让顾客思考,另外是消费多少钱有多少积分,满多少积分,再送什么赠品,达到一定消费次数与金额还可马上成为本店的荣誉会员等优惠,以此来吸引顾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