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不断调整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开辟小企业信贷市场,主动加强小企业贷款的营销与服务,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时影响着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对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有效规避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规避信贷风险的角度,对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作几点粗浅的探讨。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就小企业财务风险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筹资风险。小企业前期启动资金少,固定资产投入多,流动资金往往是靠东借西挪、民间借贷或向金融机构贷款,形成事实上的高负债经营。企业一旦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极易结欠负债本息,而农村信用社在对小企业的调查中很难弄清其真实的筹资状况,造成筹资风险。
二是流动风险。由于资金量少,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不高,可变现能力弱,因刚进入市场易形成较多的应收账款,如果销售不畅或虽然销售状况良好但货款回收不力,依然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不畅或中断,易形成资产流动性风险。
三是信息风险。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提供给信用社的财务数据资料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是小企业财务风险大的集中表现。
四是资信风险。企业规模小,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不大,各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少数企业信用观念差,还款意愿不强,甚至恶意逃废债。
造成以上财务风险既有业主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意识方面的原因,也有举债规模过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不足和财务决策失误等原因。
为了应对以上风险,农信社和小企业在业务互动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注重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财务人员敏感性、判断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农村信用社在向小企业贷款的过程中,要主动帮助企业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上的建议,提高企业风险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
其次,要建立组织结构控制。小企业要发展状大,想走得远,就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要由主要投资者组成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经济事项;要由全部投资者组成股东大会,设立监事会,监督审议企业重大决策;要实行公开招聘制,录用具有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员对本企业实施全面管理;按照权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协调运作的公司治理架构进行运作。
第三,强化资金流量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保持稳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融资管理方面,要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及金融工具等多条途径筹集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努力降低资产负债比率,增加经营中自有资金的比重。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要加大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合理降低存货压货,加强信用管理,增强信用意识,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主动接受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
第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管理需要,从经济性、实用性、规范性出发,强化财务制度建设,增强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真实财务状况分析,促进规范管理,实现信息对称,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信心。
第五,创新企业融资方式。政府部门和金融单位要通力配合,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失信长效制约机制和个人、企业、政府信用三位一体的诚信网络体系,不断规范企业行为,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解决逃废债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创新小企业贷款服务品种和担保方式,从服务方式上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可适当开办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整贷零还、零贷整还和小企业之间相互联保等信贷品种。
最后,要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农村信用社要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最新出台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建立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帮助规范财务管理,建立财务报表识别系统,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强化贷款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从信贷流程上控制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