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这种重大变化对信用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信用社又如何应对,这是当前信用社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用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盈利难,二是吸储难,三是放贷难。
面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给信用社造成的不利影响,建议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第一,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壮大资金实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形象;加大对公存款力度,提高知名度;加强网点建设,健全服务网络;狠抓服务规范,优化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落实“服务承诺”,大力推行“阳光信贷”政策,公布包村信贷人员联系方式和电话,方便群众办理金融业务。此外,积极申请支农再贷款,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
第二,积极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首先在调整贷款投向上动脑筋。对国家限制类、低效益、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以及高风险企业采取主动及时退出措施;同时积极开拓新兴行业信贷市场,支持信息网络、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提高新兴行业领域的信贷业务比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胆尝试信贷业务创新,积极开发适应客户个性化、特色化服务需求。
第三,用足用好信贷规模。信用社要科学应对国家稳健货币政策,落实严格的信贷计划管理,用足用好信贷规模,保持贷款合理增长。
第四,加强与同业合作。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农村信用社单一的业务种类远远无法适应现代金融业的需要,所以必须发挥网点、客户资源、巨大农村资源流等优势,加强与同业的合作。
第五,强化信贷文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信用社的信贷文化。制订和出台有利于服务客户的信贷扶持政策;提高信贷职工素质,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探索信贷员等级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加大对信贷员考核力度,对完成目标任务并经过检查验收的,要按照激励办法兑现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