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工免费读北大”是2011年第一朵浮云

王传涛

  2011年的元旦小长假,对于23岁的农民工易元定来说,这个长假还是长了点,因为他迫不及待要在节后报名参加一项选拔,这项选拔将有可能实现他多年来的大学梦。这项帮助农民工实现“北大梦”的活动叫做“圆梦计划·北大100”。报名参加的农民工经过培训和考查,成绩优良者可入读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1月3日《工人日报》)

  农民工免费读北大,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消息。我国有3亿左右的农民工,或是因为他们的学业基础相对较差,或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承担不起“新三座大山”之一教育费用的重压,他们选择了做农民工,而不是大学生。

  现在,广东省此项活动,对于那些还怀有大学梦想的农民工们来说,是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把握好此机会,或许,对于某些个体来说,就能够改变命运——从蓝领到白领、从白领到金领,每个人的前途都不可限量。

  但是,细细读来,“农民工免费读北大”的新闻却越看越像“标题党”,用流行一点的话来说,就是“2011年第一朵浮云”。首先,这里的免费读北大,不是坐在“未名湖畔”享受大师们的教诲,而是利用远程教育模式就学于“网络教育学院”,且不论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和真实北大的教育质量有无差别,就是最后所取得的北大远程教育文凭,也不容易被社会认可。更不论,什么大学英语四六级证、普通话证、计算机水平证等大学生常备证件了。

  再者,个体命运的改变与整体权益的享受,向来不是同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免费读北大”这个政策本身很像是个悖论。这个政策固然诱人,但这也只是解决了100个人的大学梦想问题,对于3亿以上农民工整体的权利弱势,根本无从改变。另外,“免费读北大”政策还不是一项制度,无法彻底规避掉权力“朝三暮四”的习惯,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权力恩惠年年都能有。

  维护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应是一个系统而具体的权利赋予过程,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考试与受教育的机会就能简单实现得了的。众所周知,在2010年国考之中,在庞大的141万考生之中,破天荒地迎来了171名农民工考生。固然,国考对农民工群体进行开放,是社会的进步,但是,这171名农民工考生却越看越像国考的陪客。国考考题是针对本科以上学历群体而出设的,农民工群体在这样的题型面前,更像是形象工程。再进一步说,即便他们能够在“考碗”过程中过关斩将,他们位于复杂的官场体制里,又能有什么样的前途呢?

  让他们多几次考试和教育的机会,更像是让他们中的某部分人脱离出农民工这个群体,而不是让这个群体的弱势地位得到改变。在本质上来说,“让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人才脱离出农民工群体”,之于权利分配格局来说,未必就是好事,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马太效应”,也不是没有可能。

  解决农民工弱势的问题,其实,不外乎落实《劳动合同法》、完善工会维权组织、提高农民工福利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具体内容。如其不然,“农民工免费读北大”可能就会像“农民工参加国考”一样令人纠结,成为一块浮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