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涉农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甘肃敦煌农村合作银行支持的部分中小企业饱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敦煌市亚维棉制品公司、银盛棉制品公司、兴农实业公司等先后“趴下”,金銮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数千万元金融资产岌岌可危……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该行新一届领导班子沉着应对,因企施策,攻坚克难,个个击破,打响了新一轮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11月末,该行已公开拍卖处置抵债资产一处,收回不良资产900万元,现金收回不良贷款2户2笔1778万元,转租复活企业2个,收回积年陈贷170万元。
依法维权
老赖低头宾馆易主
敦煌市亚维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市较早涉足棉花收购加工和房地产开发的综合性公司之一。2000年2月至2002年6月间,该公司先后以其公司、公司法人代表李维林及他人名义多次向敦煌农合行申请贷款共430.6万元,用于收购棉花加工。但在操作过程中,该公司将部分资金挪用修建了月影宾馆。
由于该公司贪大求快,致使该公司流动资金严重匮乏,几近停产关闭,致使敦煌合行的大额信贷资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鉴于此,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间,该行采取输血盘活的方式,以月影宾馆设定抵押并办理了强制公证手续,先后给该公司贷款241.22万元。月影宾馆建成后,仅营运三个多月便因众多债权人频繁讨债而无法正常运营,该公司面临着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和偿还巨额到期贷款及个人借款的多重压力。为了尽快甩掉包袱,该行最终于2010年6月以912万元的保留价接收了月影宾馆全部资产。
至此,如何处置不良资产就摆上了该行重要的议事日程。11月2日,在甘肃省联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潘发军的主持下,该行以900万元的价格顺利将月影宾馆拍出,沉淀多年的不良资产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尾。
寻找市场
陈货出仓贷款归位
2006年,敦煌市引进天然彩棉种植技术,肃州镇成为该市第一个彩棉种植示范区,当年种植彩棉3000多亩。敦煌市银盛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该市唯一一家彩棉收购加工企业。2006年彩棉销售一路走俏,极大地调动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2007年,该市种植彩棉8000多亩。在销售前期,银盛棉制品公司与外地客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并按合同要求进行了收购加工。
但随着国际国内彩棉需求市场的急剧变化,该企业当年生产加工的480余吨彩棉出现了压仓压货现象,原已签订了供货合同的厂商也以种种理由拒绝要货。2008年至2009年两年间,该企业生产的彩棉仅售出了70余吨,长时间、大批量的压仓压货使敦煌农合行近千万元贷款形成了巨大的经营风险。企业急,该行领导班子更急。为此,该行领导班子采取领导包片挂户、抓重点、攻难点的工作策略,要求行级领导班子成员把全辖不良贷款前10大户作为攻坚克难对象,每个班子成员确定2到3户主攻对象进行重点清收化解。该行领导班子想千方、设百计,并与相关企业一同找市场、找销路,使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今年10月份,在该行领导班子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压仓三年多年时间的404吨彩棉销售一空,现金收回风险贷款728万元。
拳击软肋
远客履约“险”贷无险
2007年8月,敦煌市金銮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因开发伊塘湖地热资源在敦煌农合行贷款1500万元,其贷款抵押物土地远在深圳市,土地使用权为香港一公司所有,这是一笔争议颇多、潜在风险和管理难度较大的贷款。此笔贷款发放后,领导费心,职工担心,它始终成为该行的焦点。
2007年8月至2008年上半年,该企业利用此笔贷款修建了伊塘湖酒店及其附属工程。然而,就在主体工程收尾时,该公司却突然停建,使其成为一幢名副其实的烂尾楼,贷款风险一下子增大了很多。加上2008年8月首期到期的500万元贷款未按期归还,使该行干部职工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为此,该行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数次赴深圳、找企业,与其法人代表商谈还款事宜,达成了贷款展期的协议。考虑到今年8月份此笔贷款将全部到期,该行确定了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专门负责,包挂清收,并再次赴深圳催收贷款。期间,该行领导抓住该企业怕上黑名单的软肋,宣讲维护企业信誉的重要性,最终使该企业做出了分期偿还贷款本息的承诺。
为确保该承诺得以落实,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该行主要领导多次与该企业法人代表电话沟通联系,并以讲诚信、重履约、促发展为话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使该企业承诺的还款计划得到了全面落实,至2010年10月31日,该企业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其中偿还逾期贷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