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操作失控 气化炉超温爆炸


  事故经过

  某日,某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气车间气化工段气化炉当班操作工赵某值班。赵某接班时1#、3#气化炉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上午9时左右,赵某认为炉温偏低,打电话与氧压机岗位联系,要求提高氧气压力,稍后氧气压力提高了0.1Mpa,同时赵某进行了提氧操作。9时20分,3#气化炉温度呈上升趋势,9时30分,记录表显示的气化炉温度为1293℃。而在以后的三个小时,3#气化炉的温度自动记录显示则逐渐上升。10时最低温度达到1386℃,超过了允许的最高操作温度,11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548℃、1566℃、1692℃。12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656℃和1800℃以上(该表最大量程为1800℃)。

  12时35分左右,赵某将监盘工作交给班长,自己去洗手间。班长接过操作后,发现3#气化炉内温指示表高达1800℃(正常指标为≤1380℃),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向值班班长报告。在试图对3#气化炉进行降温操作无效后,值班班长长马上通知工厂调度室紧急停车,并让班长组织停车,值班长向车间汇报。此时赵某返回控制室,按要求启动了停车按钮,并接过监盘工作。值班长关闭氧气阀和预热器油阀,班长关闭了与2#水洗塔入口相连的其他阀门。之后值班长通知氧压机岗位停氧压机。

  工厂领导和有关科室人员接到3#气化炉停车报告后,相继赶到现场,分析超温原因,研究下步的工作,并向3#气化炉充氮气降温,停原料油泵。

  14时20分左右,2#水洗塔突然发生爆炸,三名工作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二名工作人员受重伤。

  事故原因

  1、操作工赵某联系提氧后没有监盘,对操作变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操作失控,系统过氧,3#气化炉严重超温,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紧急停车后,由于2#水洗塔与系统相连的阀门没有关闭,1#水洗塔中的裂解气通过止逆阀倒入2#水洗塔内,造成洗涤过程中蒸汽被冷凝,部分二氧化碳被水吸收带走,使得2#水洗塔内的过剩氧和一氧化碳、氢气的浓度逐渐提高,达到爆炸范围。这是导致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3、超温后,相关人员没有想到应关闭水洗塔后的阀门,导致在停车处理过程中判断不清,指挥失误。这也是造成爆炸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强化员工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员工能够正确果断处理突发异常情况,从而确保生产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2、进一步完善气化炉在异常情况下的操作和处理手段,补充非正常情况时的处理方案。加强生产工艺的管理,强化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管理,严格检查和考核制度,对违章违纪人员严肃处罚,合理安排岗位定员,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岗位不缺员。

  3、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监控措施,对重要的控制仪表要采用声光报警设施或仪表控制连锁系统。

  (全 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