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生产连接大市场谁来架桥?

曲 歌

  什么是合作社?合作社原则是什么?我国新型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如何?翻开张晓山、苑鹏的著作——《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仔细品读,这些问题都能一一找到答案。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中,农民如何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本书认为建立合作社无疑是最佳选择。

  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农民合作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实施。从此,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这是一本对合作社发展的探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生动活泼,又充满思辨的书。本书结合案例,对各个类型的合作社现象注意分析、归纳、综合。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应鼓励和支持成立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专业种植、养殖农户组成农产品生产、营销专业合作社,在条件成熟时将这样的合作社在更高层次上组织成联合社或协会,最终建立起政府部门、涉农企业与合作社之间平等的伙伴关系,由各方利益代表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决定农产品生产布局、机构、数量和价格,这将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和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

  市场机制和政府体制都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有合作社这类组织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补充政府部门的功能。在市场由私人或公共企业所控制的情况下,合作社是市场中企业组织的一种替代形式,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特殊经济组织,它的存在有助于完善市场秩序和规则。这种观点的支撑下,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上,我们思路会更加开阔。

  诚然,“合作社之路”并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农民与市场对接可以有许多形式,应让农民自由选择,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类型的合作和联合。农民可以选择合作社,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形式。正如作者所说:合作社只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打天下,要避免“合作社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农民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能降低交易成本,获取规模收益。生产初级农产品的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获取、分享产品进入加工销售领域后的增值利润,还能减少或者规避风险,增强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

  在介绍各种类型合作社时,作者用生动的例子阐述合作社建立的背景、成因、发展过程以及达到的效果。

  例如:北京房山磨盘柿子有600年历史,1998年,柿子遇到了空前卖难,房山张坊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动了两个村24个专业大户办起合作社,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供应所需的生产资料,收购销售社员的产品,注册商标,打造合作社品牌。当年销售收入47万元,2001年累计销售收入已经达到788万元。

  作者还探讨了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合作社的意义与潜在的问题,有理有据地把一个合作社的成长过程娓娓道来。紧接着在普遍意义上分析了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进而上升到世界范围内政府针对营销合作社的公共政策。

  作者对每一个问题都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把合作社的方方面面分析得非常透彻,无论是合作社的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者,抑或是合作社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