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10月份接受三峡移民安置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十年内江苏省东台市的三峡移民人口数已经发展到559户2361人。昔日的山里人迁居到广袤的平原能否适应当地社会?东台三峡人的生活状况现在如何呢?
“信用社人不简单”
在东台市许河镇,提起信用社,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信用社人不简单!” 2008年7月份,许河镇上一辆摩托突然起火自燃,移民王辉的儿子王宇辰不慎被大火烧成重伤。送医院抢救中,王辉一时凑不够医疗费用,情急之下打电话到许河信用社。许河信用社主任胡宏当机立断,一方面立即组织本单位员工捐款1200元救急,另一方面特事特办,由王辉哥哥王云提供担保,紧急发放2万元贷款用于治疗。由于信用社以及社会各界的及时帮助,王宇辰迅速脱离了危险,烧伤也得到了很好的医治。
“信用社帮我创了业”
2001年,覃敬明一家三口从重庆移民到东台市三仓镇。刚开始,老覃仅能守着4亩责任田维持一家生计,为了早日脱贫致富,2003年他开始经营养猪场。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老覃的猪场一年只能出栏四五十头生猪,养殖规模一直没能发展,要强的老覃急得一筹莫展。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地信用社立即派专人登门进行实地调查,很快2万元的贷款证办妥了。有了随到随借、手续简便的贷款“通行证”后,每当急需资金,老覃总是直奔信用社。如今,老覃家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年收入近15万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谈起致富经,老覃念念不忘信用社:“是三仓信用社帮我创了业,我的成功有信用社的一半功劳!”
“信用社圆了我的致富梦”
回想起移民前后自己家发生的巨大变化,熊仁清感触万千,他说:“是信用社圆了我的致富梦啊!”。
熊仁清移民至东台前,一直住在重庆山区,靠种三亩薄田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开销。2001年6月份,熊仁清跟随移民大潮落户到东台市三仓镇联北村。熊仁清虽然对东台的高效农业优势不甚了解,但他看到了高效大棚种植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于是在2002年,他也开始尝试大棚种植青椒、西瓜。没有技术,可以向大棚种植户请教;可是没有资金,却让熊仁清犯了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当地信用社咨询能否贷款。信用社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经过认真调查会办,信用社很快就贷给他1万元。有了资金,熊仁清搞大棚的劲头更足了。一年下来,除了还清信用社的贷款外,熊仁清还净赚1万多元。看到熊仁清的大棚干得红火,不少移民也主动跟着熊仁清开始学习大棚种植。2002年,熊仁清由于带动三峡移民创业致富有功,光荣地当选为东台市人大代表。
“125笔移民爱心账”
走进东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该联社信贷管理部门提供的125笔347万元用于支持三峡移民发展的账目数据,笔笔体现了信用社的爱心。近年来,该联社勇担支持东台三峡移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创业致富的重任。截至2010年10月末,累计发放支持发展规模养殖担保贷款80笔220万元,发展设施种植担保贷款20笔60万元,发展服务业贷款15笔55万元,子女上学助学贷款3笔3万元,安居贷款5笔5万元,其他贷款2笔4万元,全市90%以上的支持三峡移民贷款都是由该农信社发放。事实证明,有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农信社信贷资金的助推,使得东台三峡人更快地融入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东台三峡人生活达小康的大道越走越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