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着现代人向往返璞归真、闲适自然的心态,久别已远的茶艺如今又格外受到都市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茶君子”已不满足于只是到闹市街头的茶馆里品茗观茶艺,而是走进了各种各样的茶艺馆、茶艺培训班、茶艺学校、茶趣园,去学习泡茶的技法和品茶的艺术,准备把茶艺带回家去,既可以在闲暇之余自己静下心来悠然自得地体验茶艺,也可以在家里摆茶道招待客人,以茶会友增进友谊。如此足不出户便可以随时享受茶艺之乐,比起到茶馆里品茗赏茶来,自然是另有一番情趣。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在自己家里练茶艺,既要掌握茶艺那一套“冲泡品饮”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去仔细寻找那种“特别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茶艺的绝妙之处。在家里品茶自然首先置办一套精致的茶具,一般来说全套茶具应该包括:茶壶、茶海(公道杯)、茶盘、品茶杯、闻香杯、茶托、茶荷、过滤网以及茶叶、茶匙、茶拨、茶夹、茶漏、养壶笔等20余件。茶具应该因茶的种类不同而异,或各地的茶质和人的喜好而异,在我们安徽冲泡黄山毛峰,以瓷盖杯和玻璃杯为优(其实有独特的观赏性),品饮太平猴魁茶以紫砂壶为上。尤其是皖南以品猴魁的方法最为讲究,我们不妨来摆一摆冲泡品饮全过程的猴魁“水帘阵”。
首先是要备好茶具,如果是招待客人的话,应为客人分好茶托,将沸水倒入紫砂壶、茶海、品茗杯、闻香杯中以温壶烫盏,继而将沸水浇在紫砂壶外表上名曰“封壶”。接着,主人应把茶荷内的猴魁茶经过茶漏用茶拨拨入壶内,名曰“猴魁入宫”,茶叶的投入量通常为茶壶的三分之一,也可以再多一些。前后两次封壶、沏茶,再将茶水倒掉,这称为“洗茶”,是为了避免茶叶有不洁之嫌。洗茶之后,再次将沸水倒入壶内,在倒水时要特意使壶嘴“点头”三次,即为“凤凰三点头”,以示对客人的尊敬。接着用茶壶盖把浮在水面的茶末刮去,称为“春风拂面”。给茶壶封盖之后,再用沸水洗淋壶身,为的是壶内外温度一致,此举称为“重洗仙颜”。这时,主人应用茶夹把沸水烫过的闻香杯、品茗杯放在客人面前的茶托上,接着把过滤网放置在茶海上,将茶壶中的茶水经过滤网倒入茶海中。接下来便是“分茶”,即用茶海把茶水斟入客人的闻香杯里,通常茶水只斟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这是茶文化的特殊含义,民间就流传着“茶七饭八酒满蛊”的说法。程序进行到这里就进入了闻香品茗的阶段了。应该将闻香杯中的茶汤轻轻旋转倒入品茗杯中,然后用手搓一搓柱形的闻香杯,香气就会由杯底向杯口散溢,放至唇边,此曰“闻香”。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此称为“三魁护鼎”,先要仔细欣赏茶水的汤色,然后分三次将茶水细细的品啜。为什么要分三口喝干呢?有人说是缘于“品”字有三个口,也有人说是这三口茶暗含着“一苦二甜三回味”之意。
需要强调的是,要想泡好茶掌握水温是关键。茶叶种类不同,泡茶的水温以及冲泡的时间都不可能一概而论。泡茶用的水必须大火煮沸,应以刚煮沸起泡的水为最适宜。宋朝的蔡襄在《茶录》中讲到,汤有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彭浪,为三沸。”三沸之水是为“老汤”,茶圣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最好的水应是二沸末三沸始。也就是说,为壶里的水出现少量鱼眼珠大小的水泡冒出,继而逐步变成连串珍珠似的气泡猛往上窜时,此时的水已至二沸之末,应敢快切断火源。从科学的角度讲,如果沸水沸腾过久,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便会挥发殆尽,也就会使得泡出的茶汤鲜爽味大为降低。
面对着水质下降、空气污染、噪音繁杂、心态浮躁的都市人,极需要天籁滋养,闲暇时能在自己家里享受一下茶艺之乐,可谓清福不浅,您不妨尝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