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零售盗窃调查》自2001年起推出,每年推出一次。该报告调查了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等各大地区的42个国家的零售犯罪情况。与以往几次不同的是,俄罗斯首次纳入调查范围。此外,该报告调查了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采访了1103位受访者。
最新出炉的《全国零售盗窃晴雨表》研究发现,2010年中国的零售货物损耗率下降1.9%,占零售率总额的1.04%,合人民币72亿元,位列全球损耗率最低的10个地区之一。
与损耗率下降的现状相对应的是,中国零售商在防损方面的支出低位徘徊的事实。
调查期间,中国零售商在防损方面的投入约为人民币13亿元,占销售总额的0.19%,较去年同期的0.18%略微增加,出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值0.34%。
盗窃:年损耗50亿
由英国诺丁汉“零售研究中心”编制的2010年《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显示,在2009年7月到2010年6月期间,中国因零售盗窃和行政失误而造成的商品损伤总额约为10.7亿美元(72亿人民币),占零售企业销售总额1.04%。其中,唇膏、香水等化妆品和奶粉、饼干等婴儿配方食品成为失窃率最高的商品。
诺丁汉“零售研究中心”自2001年推出零售企业损耗调查,是全球最大的损耗调查。此次调查涉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涵盖1103家大型零售企业。其中,中国受访企业49家。亚太地区平均损耗率为1.16%,中国地区损耗率低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占零售总额的1.04%,约为人民币72亿元,是全球零售货品损耗率最低的10个地区之一。但这个比率与2009年比较,只略微下调了约1.9%,相较于亚太区平均减幅的6.5%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根据诺丁汉提供的这份报告,中国零售企业承受的损耗中,49.4%源自顾客盗窃,涉及金额约36亿人民币;19.5%源自员工盗窃,涉及金额14亿人民币。两者加起来的总额约人民币50亿元。其他的损耗包括供应商、厂商欺诈以及内部错误引致的损失。也就是说,因为盗窃令中国国内零售企业一年损耗50亿。
顾客盗窃:难题待解
据了解,在中国零售企业的损耗中,顾客盗窃是大部分地区零售货品损耗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份调查报告,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区损耗率最高的零售类别为成衣、服装以及配饰,其次是化妆品、香水、美容产品等。而失窃率最高的是唇膏等化妆品和婴儿食品。据了解,现在,中国零售企业在防损方面的支出约为13亿人民币,占销售总额0.19%。
负责编撰本次研究报告的零售研究中心总监 Joshua Bamfield 教授称:“调查结果说明了全球在防损及保安支出的增幅,与全球盗窃比率下降5.6%的显著跌幅之间的相关性。这体现了不断创新及改进防损方案的重要性,因为减少盗窃仍是有助零售商迈向业务成功增长的关键。”
实际上,持续上升的店铺盗窃事故已变成压在中国零售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对此,赞助上述零售企业损耗调查研究的保点系统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光凯建议:“很多热门失窃商品需要受到更加妥善的保护”,零售商在制订防损新政前,不妨首先探究失窃主因,再采取更长远和针对性的政策,例如装置电子商品防盗系统、为高失窃商品挂上防盗标签及进行更多的员工培训等。
黄光凯表示,目前对于零售业防损而言,能做到的已不仅是防损,更重要的是能帮助零售商提高利润,提升竞争优势。黄光凯表示:“就目前零售业的竞争来说,把销售毛利提升一个百分点,就会是一个很大挑战。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把损耗率从1%降到0.5%,其实也是变相增加销售提高利润,而且这并不是很难的事。好的零售业防损方案,除了有效帮助客户减少损耗,更能与客户门店巧妙地融为一体,实现开架销售,提升销售业绩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