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0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汤中画丹青 失传茶百戏重绽溢彩
——茶道书道相融 茶百戏蕴浓情
薛城

  章志峰在制作茶百戏。
  茶百戏图“高风亮节”。
  茶百戏图“霞光映山林”

  三分钟内,章志峰让茶汤显出了惟妙惟肖的图像,或如明月高悬、节节翠竹,或如白鹅戏水、雄狮卧睡——失传数百年的茶百戏,终于在现代人的手中重新复活了。

  以20多年的关注为基础,经过5年多的潜心钻研,章志峰不仅复原了茶百戏的技艺,而且还将百戏图的呈现时间从古代的瞬间延长到4个小时,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

  章志峰想得更远,“茶百戏不仅是技艺,还是茶道载体。复原的茶百戏,将引领中国茶道新时代,打破当前茶艺界有艺无道的僵局!”

  疑窦中结缘

  章志峰说着轻快的闽式普通话,他的经历却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他与失传数百年的茶百戏结缘,也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并进。

  乘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以知靑和“老三届”的身份考进了福建农学院茶学系,毕业后在县茶叶局兢兢业业当了几年茶叶技术推广员,后来却鬼使神差转行担起了武夷山市政府的外事接待工作。如今,这位五十多岁的福建人,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却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也许是命运之神在冥冥之中的眷顾,茶叶科技与日语,正是日后帮助他复原“茶百戏”的左右手。

  与那个时代的多数大学生一样,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他废寝忘食,尽可能多读书,茶叶科技的、茶文化的,现代的、当代的,他拓展着自己的兴趣……一次不经意间,他读到了“茶百戏”这个词,他第一次知道,茶汤可以不借外物显画显字,而且还是宋元时代的品茶时尚,上至一国之君的皇帝,下至不名一钱的市井文士,不少人都精于此道。品画结合,蔚然成风!

  像我们初次听说茶百戏一样,他当时也是疑窦丛生,飘逸的茶汤中怎么可能定格出字画来呢?他请教自己的老师,可是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颇有造诣的师长,只是再次帮他确认,茶百戏是真实的历史,不是虚无的传说。

  “太神奇了!”直至毕业,他也只能在心里感叹。

  1984年,带着这个疑惑,他踏上了茶叶技术推广员的工作岗位。直至25年后的2009年下半年,才由他自己寻出了答案,将其解开。

  坚守中显真情

  茶百戏似一个疑团,一直萦绕着他。

  转眼20年过去了,转机,来自2004年。

  这一年,章志峰通过了日本驻华大使馆严格的日语和文化测试,受外交部选派,作为中国首位茶学国际交流员到日本讲授中国茶文化。

  在日本,他不仅向日本各界广泛宣传武夷山市乃至中国的茶文化,还借机潜心修习了日本茶道里千家。从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和竹筅、水注、茶盏等点茶工具中,他似乎悟到了点什么……牵挂多年的茶百戏,似乎离他从来没有这么近过。他仿佛看到,那个让数辈人疑惑终生的茶百戏疑团,终于找到了解惑的幽径。

  事后回想起来,章志峰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谁又能够想到,当年中国茶道东传日本,造福扶桑,日后却又成为激发中国茶文化精华茶百戏复兴的一粒火种呢?

  2005年回国后,章志峰开始了近乎疯狂的“解惑”,除了工作,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茶百戏的探索上。“茶水中能出字画?别做梦了!”——诸如此类“好言相劝”,他都置之不顾。

  他遍寻古书,仔细研读宋朝点茶法,自置茶园,亲自种茶、采茶、制茶,对田间栽培、采摘、蒸青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点茶和分茶技巧进行系统的对比试验。终于,2009年,经过5年的系统研究,失传数百年的分茶技艺在他手里重新复活了。当看到中国山水字画终于栩栩如生地定格在水中的时候,质疑的人震惊了。当茶百戏首次在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新年茶话会上公开时,福建茶界翘楚沸腾了!

  章志峰不仅复原了古人的技艺,而且还超越了前人。茶百戏图案的保留的时间,从古代的瞬间扩展到现在的半小时至4小时,演示的茶类也从当时的绿茶,拓宽到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多个茶类。

  他总结这个复原过程说,这是茶科技、茶文化和中国书画文化的完美融合。他举例说,为了增加茶沫停驻和图像稳定时长,他甚至改进茶树田间管理,比照日本技术,增加了遮荫处理工序等。

  从2005年开始攻坚,至2009年成功复原,他怀着一颗执着的心,一边做着公务员的工作,一边从事着茶百戏的钻研,前前后后自费投入了数十万元。对于山区一个普通收入的工薪阶层,他坦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一俟功成,他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梦终于做成了!”

  宏伟蓝图即将起航

  茶百戏从成功复原到现在,已经过去大概一年的时间了。

  一年来,章志峰携带茶百戏,参加了福建本地的少数几个茶界活动,每次出演,都引起了剧烈的轰动效应,这更加坚定了他推广茶百戏的信心。一个以茶百戏为中心的宏伟蓝图已经书就,正振翅待飞。在章志峰的规划中,茶百戏将实现社会文化效益和区域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首先要正名,恢复茶百戏本该具有的历史文化地位,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章志峰说。最近,章志峰一直在忙一件事——申请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再依次申请福建省、国家和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投资总额5000万元的“茶百戏文化园”也在紧张筹备中。按照规划,这个占地150亩的园区,集观赏、体验、培训于一体,观众除了可以欣赏到普通茶文化园的设施外,还可以体验到茶百戏、插花艺术、茶点和茶食品制作等独特工艺,是集茶叶生产、加工、审评、茶艺、茶会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园。以文化园为依托,茶百戏也将在全国进行系列推广和培训活动。

  “让茶百戏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国茶道与中国书画丹青艺术联袂,共放异彩!在全球茶道之林中,以茶百戏为代表的中国茶道,必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章志峰,这位儒雅的福建汉子豪情万丈。

  记者手记

  曾经,只在古书记载中听说过茶百戏。

  在欣喜与激动中,记者报道了章志峰和他的茶百戏。

  茶百戏历史悠久,但可惜久已失传,这实在是中华茶人的憾事!让我们意外而庆幸的是,章志峰让茶百戏复原,将茶百戏这朵奇葩再次移植到中华茶艺的家园里继续绽放!为此,我们,都应向他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

  章志峰和茶百戏的故事告诉我们,祖国茶文化的历史还有深度挖掘的价值,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细心探讨,就一定可以汲取出富有价值的营养。

  我们衷心希望,能出现更多的章志峰,复原更多失传的茶文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