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花城农信系统,提起韩幸福,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在农信社综合文秘岗位上跌打滚爬,一干就是20年;他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不仅发表了3000余篇、近百万字的作品,而且他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证书, 足以让同行佩服;他是一个勤奋踏实、不知疲倦的跋涉者,他用手中传奇之笔书写着中原大地农村金融的传奇。
奇迹钟爱传奇人物。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洛阳市办公室综合文秘韩幸福就是一个创造传奇、书写传奇、延续传奇的人:20年前,还是躬耕于穷乡僻壤的“泥腿子”,15年前却破格转正为名副其实的农信人;19岁加入洛阳市作家协会,成为最年轻的作家协会会员;17岁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3000余篇;作品不仅用新闻、通讯、调查研究、报告文学,而且有杂文、小说、诗歌、散文、故事等……
20岁,华丽转身
1970年10月,韩幸福出生于豫西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胸怀远大抱负的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希望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而跳出“农门”。命运不济,17岁那年,韩幸福在那个火红的七月不幸落榜,被远远“排挤”在大学之外。
这次打击对一个农家的孩子可以说是致命的。17岁的肩膀是稚嫩的,扛不起太多的风雨,扛不起太多的酸楚,韩幸福的天空由此变得昏暗而凄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萎靡消沉,一蹶不振,而是用中学时那点对文学的热情点燃起了写作的星星之火。
在那潮湿的土窑洞里,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他爬起了“格子”。邻居的冷嘲热讽,家人的长吁短叹,加上一次次的石沉大海,使他每天活得很难、很苦、很累。在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凄风苦雨之后,韩幸福的面前终于升腾起久违的艳阳。19岁那年,韩幸福的散文《兰姐》在《洛阳日报》副刊发表,之后,署有“韩幸福”的文章便频繁出现在报末刊尾,电台、电视台也给了他一段“空间”。同年,他加入洛阳市作家协会。
20岁那年,韩幸福在孟津农行的一次文秘人才招聘中被录用,从此开始了他综合文秘的生涯。
23岁,完美转型
干过综合文秘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这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岗位,这是一个创造业绩、收获辉煌异常艰难的岗位。要受别人不能承受之苦,要历别人难以承受之难。
刚开始从事综合文秘岗位的韩幸福,起初并不是得心应手。文学虽属于写作,但与新闻截然不同,也与公文判若云泥。韩幸福开始尝试消息、通讯的写作,开始尝试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的写作,这次尝试,是一次艰难的转折,他经历了漫漫的深秋跋涉之旅,终于唱响了万紫千红的迎春曲。
韩幸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由于是代办员,自卑的心境可想而知。为了“出人头地”,他便想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去收获春华秋实。于是,他把唯一的赌注押在铅字上,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地爬格子。酷暑盛夏,蚊虫叮咬,他没有望而却步;数九隆冬,手脚麻木,他没有偃旗息鼓。甚至面对一次次石沉大海,杳元音信,他也没有自暴自弃。酸溜溜的日子滑过,他的一篇消息在《金融时报》上发表,这是他在自己喜爱的“绿地”上收获的第一缕“金黄”。
韩幸福是一个勤奋的人。他把发表文章当成人生的最大乐事,每一天都被爬格子塞满,每一个细胞的活动,都几乎与爬格子有关。伏案深夜而永远不知疲倦,那是一段梦幻般的、烂漫多彩的岁月,也是生命中一段流光溢彩的季节!也是他活得最为充实的日子。他说,他无师自通地理解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文消得人憔悴”。
斗转星移,云卷云舒。韩幸福的耕耘播种,收获的是满目锦绣的硕果累累。不仅每年有三四百篇作品见诸报端,而且多篇作品在全国新闻媒体获奖。
23岁那年,韩幸福从孟津农行调入洛阳市市区农信联社工作,由于成绩突出,被破格转正为农村信用合作系统的一员。
33岁,走向辉煌
韩幸福是个完美主义者。面对成绩,他没有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而是勇往直前,凯歌猛进。
韩幸福是个“多面手”。他写散文在行,他的散文《此情悠悠》不仅在《金融时报》发表,而且在“我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有奖征文”中获得全国的唯一一等奖。他的散文不仅在《洛阳日报》刊发,而且多次在《农民日报》、《金融时报》、《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报刊发表;他写诗也是行家,他的诗歌不仅在行业报刊采用,而且《你的风季 我的雨季》被《绿风诗刊》采用;他写言论很是得手,《洛阳日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不仅经常有他的言论刊登,而且《鼠评猫》被《杂文报》采用;他写调研绝对入路,言之有物,有血有肉,他的调研散见于《农民日报》、《金融时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等,而且撰写的《创新机制促发展》在洛阳市银行业调研文章征集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他写新闻自然是老本行,不仅上过《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头版头条,而且上过《经济日报》、《农民日报》、《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等大报大刊。
韩幸福是个任劳任怨的人。他不管是在市区农信联社办公室、还是在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期间,抑或是2005年3月借调洛阳市农信办至今,不管再苦再累,他从无怨言。他先后撰写领导讲话100余份、工作总结50余份,请示报告200余份,特别是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2008年全省农信社“三定”时,他一个人兼顾文秘、宣传、机要、文印、办公室等6个岗位,一样干的有声有色。
韩幸福是个精诚务实的人。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近年来,他先后组织培训通讯员1000余人次,到基层和外地讲课100余次。他结合农信社实际和切身体会编撰的《公文信息写作指南》、《金融文秘写作与实务》不仅作为系统公文信息培训教材反响良好,而且赠阅给河南省各地市农信系统的朋友,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40岁,永不懈怠
2010年,韩幸福满40岁。
他的履历很简单:
1993年6月,洛阳市市区农信联社办公室,2002年10月,洛阳市市区农信联社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3月,借调洛阳市农信办。
他的成绩很辉煌:
厚厚的五大本发表稿件剪贴本、3000余篇大大小小作品,记录着他的近20年的辛勤耕耘,见证着他近20年的努力和奋斗。同行都知道他干的是综合文秘,都明白他会写消息、通讯、调研、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但翻开他厚厚的剪贴本,你会豁然开朗:他的散文、小说、诗歌、故事、评论、报告文学、言论等也别有风味。
韩幸福告诉笔者,成绩代表过去,发展在于未来。我们期待着,韩幸福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