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京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顺义通过升级改造全区65个农贸市场,杜绝了马路市场,通过规范开业标准,清理了一批小门店、小企业,因此顺义流动人口相对其他远郊区,要少很多。调研组建议,北京应推广顺义的经验,对吸纳大量流动人口的小企业小门店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8月3日《新京报》)
生活在北京,可以发现,北京和其他城市比,一个显著的差别,是买东西很不方便。在南方很多城市,各类门店比比皆是,一下楼一出门就有很多选择,既能应急,又能节省不少时间。可北京不是,买点东西找门店要找半天,去大超市,为付款要排半天的队。可以说,这是北京居住的一大不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所以说,小门店、小企业之所以在北京存在,都是有生存理由的,居民对其有需要,而且是供求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制小企业、小门店退出,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影响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可以设想,临时买点油盐酱醋都要去离家不近的大购物场所,会是什么一种状况?有一定小门店存在的情况下,居民购物尚且为排队而犯愁,清理门店后,不知居民购物又会以什么状态出现。
更重要的是小企业、小门店的退出,势必造成商品和服务要由为数不多的市场主体来提供,这无疑会减少竞争,助长垄断。垄断的结果,必然是经营者或者其背后的资产所有人、组织者利润率大升,而消费者可能承受高消费。为什么垄断行业高工资广受诟病,不就是因为广大消费者在为垄断的高利润率在埋单吗?垄断还会让消费者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北京市商务局曾公布了《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禁止商业零售业服务人员乱发“爷”脾气。看来,北京有关服务行业态度不好,已是一个严重问题。这“爷”脾气哪里来的,为什么能够存在,不就是没有充分的竞争吗?如果说企业足够多,有充分的竞争,企业有很强的生存压力,哪个企业敢不重视员工的服务态度?
其实,人口过度集中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因为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人都往发达地区跑。人多了,必然增加需求,所以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又会吸纳更多的人。这是一个生活链,不可能去掉某个环节,不然,肯定会引发不平衡。报告建议,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城市有一个层次的产业存在,就必然要有其他层次产业的配合,光是高层次的人才,那他们所需的购物和餐饮服务等,由谁提供? 所以说,关掉一些小门店、小企业,北京的流动人口不一定会减少,因为劳动力的需求在这里。所产生的结果,只不过是将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集中,集中在某些大经营家手里。顺义的做法不就是如此吗?
时下,中国垄断的行业和领域不少,而且,垄断的领域似有拓展之势,很多利益集团都在力争获得垄断的地位,扩大垄断的优势。这其中,不乏有些政府部门为了短期目标,个别甚至参与利益集团或和利益集团结盟,有意促成垄断。垄断的危害是明显的,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损害社会创新力,挤压民众生存空间,掠夺民众福利,扩大贫富差距,社会对垄断批评如潮。在这种前提下,作为公权机关,最应该对垄断保持警惕,不但要避免自身作为促成垄断后果,而且必须对垄断的苗头有很强的敏感,尽可能防止新的垄断出现,伤害社会,伤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