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党中央的决定指明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和服务方向,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首要的问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贷款管理方式和方法,练好内功,增强实力。
把好职能转型关
县级联社由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既是管理权限的上收,又是经营重心的下移。其职能由原来的单纯管理,变为集经营管理于一身;其角色也由原来的中、后台,变为前、中、后台。
长期以来农信社实行两级法人管理体制,搞经营的不会做管理,做管理的不会搞经营。农信社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后,客观上要求县联社既要当好教练员,又要当好运动员。
所以,要把经营管理融为一体,首先应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等公司类业务为对象搭建好前台,并整合城区信贷人员,由贷款中心统一管理。贷款中心在发放权限内发放贷款时,应设置前、中、后台岗。后台业务应由贷款中心和联社业务科共同承担,负责贷后的监督管理、检查指导、考核评价、交流推广、奖励处罚等项工作。
加大监查力度
监督检查的关口要前移,要特别重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市、县级联社业务部门都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专职检查辅导员,市包县,县包社,定职责权限,定奖惩办法,定期布置任务、汇报工作、进行轮换,大部分时间工作在联系点上,其业绩与所在联系点上的业务拓展、制度执行、资产质量、资金周转率、资金收益率、贷款收回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挂钩。
注重产品研发与制度设计
贷款产品应围绕客户需求去设计,围绕目标市场去研发。既要避免单调,又要体现特色;既要研究贷户心理,又要了解贷户需求。
要突出当地特色。如菌农乐、保石捷等。这些贷款产品针对性强,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因此,要精心管理,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力,促使其健康发展,稳步做大做强。
要统一品牌。对于其他雷同的信贷产品,如商贷商通、贷捷利以及住房抵押、工资担保等贷款,应纳入全地区乃至全省这样一个大的范围统筹研发和设计,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目标客户群。使我们的贷款产品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要增加贷款品种。在现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基础上,逐步开办股权抵押、林权抵押等新的贷款品种。
要统一制度和操作流程。在统一品牌的基础上,应统一管理办法,统一操作流程。
制度的设计要力求科学严谨。各项制度应严谨周密,简单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尽可能规避因设计上的缺陷而带来风险点。制度出台前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上下达成共识;执行制度一定要严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朝令夕改,半途而废。
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
目前我们的员工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个别员工政治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道德诚信缺失,这是最大的风险源。在信贷人员的选拔配备上应把政治素质的高低放在第一位。有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就做什么样的业务,不可贪大求洋,冒险涉足我们不熟悉、不能控制的领域。在人员素质的提高上要舍得投入、肯下功夫。只有人员的素质与业务发展相匹配,才会有高质量的发展。
在源头扼制风险的发生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最大区别就是额度小、户数多、且分散,同样额度的贷款其工作量差别很大。就单个人来讲,其能力不一,精力有限,并非发放贷款越多越好,如果工作量超越了他个人承受能力,贷后的跟踪检查就跟不上,管理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贷款的质量就会下降。应研究工作量考评法,即单个人最多能管理多少户数、多大额度的贷款,确定一个管理的最高上限,以防超越其能力乱作为,同时也应明确其管理的最低下限,以防其出工不出力不作为。
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行业,其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点就是保证信贷资金正常周转、安全归流、创造效益。我们的贷款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看:有政策变动风险,行政干预风险,市场变化风险,通胀危机风险;从内部看:有决策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
我们要正视风险,积极应对,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度量手段,建立风险处置措施。当前应着重在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上下功夫,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政策水平,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执行力上;防范道德风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思想素质上,加强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道德风险是一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是一种贪图蝇头小利而不惜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在惩处道德风险上不能手软,谁存在道德风险,就让他付出巨大成本,姑息就是放纵。如果制度严谨,监督有力,措施得当,风险就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