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的实质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既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收益的不确定性。损失不确定性表现为项目质量的降低、项目费用的增加、项目完成的推迟等;收益的不确定性表现为项目预期收益的减少、项目当期收益的延期等。风险导向审计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一种审计理念、审计方法,是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在日常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也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内部审计工作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其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的各项自律、自控机制进行的再监督,是自我监督、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理念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尤显重要。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下,将着重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风险的防范上。首先要做好三大风险的识别工作,按照业务经营规模和风险管控能力,有效识别各自的风险点所在,并按照风险程度大小加以分析、排序;其次要在识别风险点的基础上,建立风险点排查体系和防范指引,指导日常风险管控工作;再次要按照现有的业务条线分工和职责所在,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岗位责任人,提出各个环节风险的控制要求,将经营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程度之内。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应依据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活动,对本系统的业务经营成果、风险管理流程实施全面的监督,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审计意见,帮助本机构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处置,促进董事会和管理层由完善的内部控制向完善的风险管理转变。
制定年度风险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委员会应每年度对可能影响本机构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制定风险审计工作计划。
确定风险审计项目方案。通过对本机构风险点有效识别,进行风险大小排序,确定本机构重点风险审计项目、审计范围,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
实施具体风险审计项目。在实施风险审计的具体项目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内部风险管理流程的适当性、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内部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外部风险影响的波动性、持续性,以控制具体审计项目的自身风险。
审计项目后续效果评估。风险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委员会要从总体上对本机构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风险审计项目的效果进行后续评估,增强本机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