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疑难:我是湖北一家内资超市企业的门店食品部经理。我发现有些管理者喜欢大声斥责下属员工,但是平时与员工的关系并不差;而有些管理者表面看起来对谁都很客气,但是实际上与员工的关系并不好。我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喜欢严厉斥责下属的管理者反而与员工的关系更好呢?
行家:张淇鸿 北京东方宇恒零售管理机构副总经理
释疑:在我看来,把批评代替处罚,把斥责当成一种惩罚的做法,是一些管理者掌握了斥责的艺术。不过,如果不懂得斥责的艺术, “大声”、“严厉”的斥责,只能招致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斥责艺术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斥责时机的选择。松下幸之助先生说过:“当着顾客的面斥责店员,或夫妻吵架,是赶走顾客的‘妙方’。”从店员的接受度而言,当着“外人”或者“众人”的面被斥责,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忍无可忍”之时便会产生“大不了不干”的反抗心理甚至与店长“怒目相向,拳脚相加”的过激行为。
斥责方式的选择。“斥责+倾听+慰勉”的三明治斥责法是一种通用的好方法。但是,大多数店长只做到了第一点,舍弃了倾听和慰勉的环节。店长对店员的斥责,其实也是店长自我情绪控制、管理的同步过程。如果缺乏情绪的管控,一味地斥责,那么店长的“火消了”,店员的“火旺了”,还是达不到“斥责是为了做得更好”的管理目的。
斥责的后续管理。很多时候,斥责始于店员的错误,终于店长自我宣泄。所以,这时候更需要后续的管理,否则“积怨难平”,造成双方的关系紧张。当然,更重要的是造成店员顾客服务质量的下降。后续管理的关键点,在于管理者的自省以及自省后的“道歉”。
最后,“严厉其斥,归乎其责”。作为批评的一种,斥责是一种“超级”批评。一般性的批评,可以有头无尾,而斥责则必须落到错误的根本原因上来,帮助店员彻底矫正工作行为或服务态度的错误。否则,所谓的斥责,不再是一种管理手段,而是一个阻碍门店服务质量提升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