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7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紫金之污”与顽疾“有染”

尤云

  图为工人正在清理发生渗漏的污水池。姜克红摄

  7月12日,中国最大黄金和第二大铜生产企业——紫金矿业A股和H股突然停牌,事先并无任何信息披露。企业公告称,停牌缘起一项重大污染事故——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7月3日发生渗漏,导致约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排入闽西最大河流之一的汀江。汀江水质受到污染,大量鱼类死亡。

  对于被贯以“环保门”的此次紫金矿业尾矿污染事件,在揭示“低成本、高产出工艺基本属于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再次将企业及一些管理部门“一瞒二推三靠四拖”的“安全黑法则”昭示于天下。

  瞒字诀

  在事故原因公布后,紫金矿业仍未对为何在事发9天后,才对外宣布事故作出官方解释。为此受到媒体与各方人士的诟病,指责企业有瞒报嫌疑。

  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罗映南这样解释:“最初只是以为发生了局部渗漏。”这种侥幸心理使得紫金矿业面对污染可能发生的事态扩张,并没有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另据《南方周末》报道,在9日未报之前,对于一些污染迹象,还有更久的“沉默期”。

  6月5日与6月21日,汀江水质出现问题,造成成片的鱼死亡,但面对渔民们的“求救”,政府部门取了水样之后,并未公布化验结果,安慰村民们称这只是“洪水过后,蓝藻爆发”。

  6月25日,上杭县政府告诉村民们,江水铜离子超标,但水质正常。直到7月13日,上杭县副县长蓝富雁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仍表示彼时汀江水“ph值正常”,但他承认详细的水质化验结果自始至终没有公布。

  在“没有问题”的背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暗箱操作。

  6月27日一大早,死鱼的璜溪村渔民们不约而同收到下都乡党政办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要求打捞死鱼送填埋场,并将支付补偿费。

  7月4日下午,渔民们收到下都乡政府发来的另一条短信,短信称“现已明确水质污染责任主体属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并称若对之前的转产补偿标准不满意“可协商解决”。

  据悉,6月25日紫金矿业的一位中层就曾给《南方周末》记者打电话,询问最近动向。而当时,正值渔民决定派代表自己拿水样到广州化验,同时希望上杭县水产局能够签字,证明水样乃从汀江里现场提取,结果遭拒。 废水泄漏9天后才公布信息,企业称“我们判断出现了失误”之外,还有更“雷人”的说辞——

  紫金矿业证券部总经理赵举刚表示:“事情刚发生时,对事件的原因要尽快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明确以后,传达给相关的群众,才不会引起恐慌。”也就是说,紫金矿业的迟报理由是考虑到“维稳为重”,担心引起当地民众的恐慌。

  推字诀 

  自7月12日对外宣布发生渗透事故后,紫金矿业就将责任推给了大自然。其公告中称,渗漏事故原因主要是前阶段持续强降雨,致使溶液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抬升,超过污水池底部标高,造成上下压力不平衡,形成剪切作用,致使污水池底垫多处开裂,从而造成渗漏。基于这种判断,紫金矿业副总裁刘荣春在接受采访时称,此次渗漏与自然灾害有关,不可预料。

  然而,由环保部和福建省环保厅、龙岩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7月16日却认定,事故中存在人为因素。

  据通报,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旁的公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被人为非法打通,井内渗滤液涌水量超过回抽量时可直接通过排洪洞排入汀江,导致渗漏的污水直接进入汀江。同时,设在企业下游的汀江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损坏且未及时修复,致使污染情况未能被及时发现。

  水污染因何没能及时控制?紫金矿业称,事故发生后,公司展开了抢救,不过,由于流量太大,近两百号人在汹涌的污水中几无计可施,“当时只能用沙袋堵,但放一个冲走一个”。企业领导这样说.但无法否认的是:7月3日15时50分左右,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污水池内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疑似发生渗漏。得到汇报后,公司派人检查,但当时既无法判断渗漏的具体数量,也无法判断渗漏的原因。

  日前,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厂长林文贤、副厂长刘王勇、厂环保车间主任刘生源被刑拘,县环保局长陈军安引咎辞职,县经贸局局长黄仲华被停职检查。检察机关已介入该事故调查。同时,上杭县公安局对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污水渗漏污染涉嫌重大污染事故案进行立案侦查,相关人员已被刑事拘留。

  靠字诀

  紫金矿业副总裁刘荣春表示,上杭县政府已对水库死鱼按每斤6元进行回收,对鱼苗按每斤12元回收。回收款由县政府暂时垫资,待实际损失核查清楚后最终由紫金矿业承担支付。据悉,此次渗透事故造成约有378万斤鱼死亡,死鱼的赔偿费将为2270万元。

  企业事发,政府埋单似乎已成为“定律”,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是否会重蹈覆辙 ?以下的信息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怀疑:

  据上杭县环保局知情人士称,当地官员与紫金矿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县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员,成为紫金矿业的抢夺对象,被委以闲职后,年薪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上杭县当地有多位政府官员前往紫金矿业挂职或任职,还有一些官员或多或少通过各种渠道拥有紫金矿业股份。

  另外,紫金矿业与上杭政府有“特殊关系”,紫金矿业200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是代表福建上杭县国资委的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持有28.96%股权。

  “在紫金矿业上市之初,由于当时黄金价格低廉,上杭县委、县政府曾动用行政手段,要求下属各行政单位购买紫金矿业原始股,当时原始股的推销饱受冷遇。”上杭县一政府职能部门官员称。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解释称,上杭县作为紫金矿业的大股东,对于矿业公司运作并不熟悉,因此他曾建议当地政府不要派人进入董事会,以免影响公司管理。而“政府在监管上面很专业,于是我希望他们派监事而不是董事来监管公司经营”。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靠山”,紫金矿业才敢将迟报的原因也交给政府去处理——紫金矿业曾表态说,未及时发布污染事件情况,是为了配合地方政府维稳。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曾对媒体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紫金能高速发展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分不开。”

  拖字诀

  据新华社报道,经联合调查组调查,这次事件是由于该铜矿厂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企业各堆浸场、富液池、贫液池、萃取池、防洪池、污水池均采用HDPE衬垫防渗膜防渗漏,未进行硬化处理,污水渗漏问题严重。

  其实,紫金矿业此次事发并非突发。

  早在2007年,在首批“绿色证券”试点被核查的37家企业中,有十家未能通过或暂缓通过,其中便有紫金矿业。

  2008年初,中国证监会出台“绿色证券”新规,一个多月后,国家环保总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3天后公布首轮上市环保核查“黑名单”——紫金矿业赫然在列。

  2009年9月,福建省有关环保部门检查时曾发现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但直至本次事件发生企业仍未整改到位。对此,紫金矿业集团总裁也承认,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今年5月,环保部又一次发布未按期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名单,其中紫金矿业仍然位列其中,包括紫金山铜矿在内的旗下7家企业被点名,被环保部称为“言而无信”,承诺的环保整改工作没有实现。

  尽管屡遭“环保门”,紫金矿业却是个幸运儿,皆有惊无险。譬如它虽然登上了2008年2月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但两个月后顺利回归A股,以招股价计,募资近百亿元。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10年紫金矿业集团竟然荣获“2009年度中国最诚信企业”称号。

  此外,紫金矿产早有“劣迹”。《新世纪》周刊此前的报道称,环保部今年5月的通报则显示,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下田寮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情况下,自2009年9月停运,现场检查时仍处停运状态;尾矿渣渗滤液经收集池收集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后库。


  紫金“二进宫”再渗漏500立方污水 

  7月16日晚,两周前因污水大量渗漏到汀江而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发生渗漏事故,所幸在8个多小时后被基本堵截。 

  当天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获悉紫金矿业昨晚又发生事故,随即赶赴事故发生地上杭县。中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致电紫金矿业公司副总裁刘荣春进行求证,刘表示,迄今为止未接获此类信息,外界的传言不足采信。下午,有两家媒体记者先期赶到事故现场,但被保安拦在大门外。保安说“调查组正在调查取证,外人不得入内”。之后,本报记者在上杭县委宣传部官员的陪同下,才被允许进入现场。记者看到,黑乎乎的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刚挖好的应急池,而池内连防渗膜也没有铺完整,周围几辆推土机还在进行培土加高作业。 

  在厂区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职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昨天晚上10点半,公司下属的紫金山金铜矿值班人员巡查时发现,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水通过排洪洞流到汀江,经采取堵截、调度等措施,今天上午7点基本堵截住污水外排汀江。初步估算,此次渗漏污水约500立方米。 

  当记者问及事故原因时,这位工作人员以自己不懂技术为由不予回答。

  记者注意到,此前官方调查组公布的7月3日发生重大渗漏事故的原因之一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而“2009年9月福建省有关环保部门检查时发现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但直至本次事件发生企业仍未整改到位”。昨晚发生的渗漏事故是否出于同一原因,今后是否还会发生类似事故,这是此间民众迫切关心的问题。 

  多家媒体记者曾建议上杭县委宣传部联系紫金矿业,请企业方面安排合适人员在今晚就此次事故的原因向媒体进行答疑,但紫金矿业有关负责人答复说“晚上在山上开会,没有时间和记者见面”。 

  晚上,本报记者打通紫金矿业公司副总裁刘荣春的电话,问他中午为何向媒体否认昨晚发生过事故,他辩称并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而且“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能说没有”。之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再次致电刘荣春,他解释说自己当时的确不知道再次发生渗漏的消息,他是下午才知道这事的。 

  另据紫金矿业今天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已决定对紫金山金铜矿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副矿长和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进行停职检查。据悉,刚刚离开上杭的环保部调查组在渗漏事故再次发生后,又紧急重返事故现场。

    (摘自《中国青年报》)


  企业无视污染并非孤例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矿业并不是惟一面临环保问题的企业。

  7月6日,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称,2010年3月至5月,环境保护部对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14个省(自治区)53个地市的461家制浆造纸企业污染状况进行了督查。结果显示,461家企业中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约占21%,312家正常生产的企业超标率约为20%。

  这是环保部最新的一次环保问题企业公告,共有9家环境违法问题突出,被挂牌督办。

  此前5月份发布的环保通报批评名单中,国电电力(600795)、宝钢股份(600019)、青岛啤酒(600600)、江西铜业、中国建材、燕京啤酒(000729)、中材股份、中国神华(601088)、五矿发展(600058)、中国石油(601857)等知名上市企业赫然在列。

  而在2009年,环保部也曾通报了多家企业存在环保问题,其中不乏央企和知名企业。甚至有的企业因同样的环保问题被反复通报。

  环保部分析指出,这些环保问题既存在政府监管不力、司法机关执法不严、地方政府刻意保护的问题,也存在企业不重视、不整改的情况。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企业环保的违法成本低是环保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张还建议,由于民事赔偿制裁力度不够,希望能用刑法加以配合。

  记者了解,为了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环保部此前已经宣布将对环保不达标企业停止信贷等措施。

  另外,7月13日,环保部还下发了针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最新文件。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须督促辖区内上市公司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

  除推出上市公司环境年报制度外,环保部还将建立上市环保核查公告制度,每季度公开通过部、省环保核查的企业名单,每年公布环保后督查结果。各省级环保部门须在每季度第一个月份的15日前将上一季度本省直接出具核查意见的情况报告环保部。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