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公众为什么对套话官员不依不饶

云 锋

  江西防总办副主任平其俊在接受央视采访介绍汛情时,没有直接回答有关于“下游群众的安危”的提问,而是大篇幅提及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两度被主持人打断,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度成为热点。而近日央视主播李小萌在其微博中称,平其俊遭遇网上人肉搜索,“有人举牌要其走人、接匿名电话、精神恍惚、不敢回家、妻子哭泣、孩子不能上学”。(6月29日新华网报道)

  看来这位平主任够惨的。但说其被“人肉”,却是太夸张。人肉搜索一般指网友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不易寻找到的、偏向于隐私的资料并将其公布出来,但是,网上始终没有见到涉及平其俊隐私的资料,网民对于此事发言,基本是对事件的评论,而对公共事件进行评论,是公众的权利。官员作为公众人物,理应接受公众的评价,而评价对于官员甚至家庭产生影响,这是公众人物理应承受的。

  但平其俊受到公众强烈批评是无疑的。平其俊只不过是接受了一个普通的采访,但如今却成为众矢之的,这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也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就平其俊的过错而言,他只不过是讲了一通不受欢迎的话,未见得他这些话就能严重危害社会,事实上并没有谁的具体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公众还是把满腔怒火倾泄到他身上。

  其实,公众之火,虽发泄在平其俊身上,针对的却不是他一个人,而是盛行官腔套话的恶习。只不过,平其俊的言行形成了一个导火索,让公众找到了一个出气口,而平其俊不幸充当了出气筒。

  官腔套话由来已久,蔚然成风。大会报告、新闻发布、工作汇报、接受采访,哪里不见套话身影?某地一个讲座,主体安排本是专家发言,但是各种各样的佳宾客套话竟占去三分之二的时间。如果不是套话泛滥,怎么会出现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组在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时,两个县汇报的材料基本相同?也正是空话套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公文网站风行于网上,领导讲话、总结汇报、调研报告、致辞演讲、规章制度、经验事迹、心得体会等各类公文应有尽有。有人对套话现象进行过总结: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道路没有不曲折的,团结没有不紧密的,结尾没有不奋斗的……

  官腔套话风在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不光体现在采访对象不切实际高谈阔论,还表现在一些新闻报道没有受众需要的内容,尽是一些干扰信息。比如,灾害发生后,公众最想知道的伤亡情况、灾害原因,报道就是不讲,无论大灾小灾,报道一开始就是领导指示强调。

  官腔套话,公众痛恨已久,但是,却奈何不了,于是积愤于胸。而这次平其俊正好撞到枪口上。要说,平其俊的那一套是很多人都用过的,只是,他这一次用的时机不太好。灾害当前,众人心系灾民安危,他却未表现出应有的平民情怀,恰好他又遇到一位较真的主持人,两次打断无疑将他的过错放大。而事后,又有人特意将这一事件聚焦放大,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

  平其俊事件后,也许,有些官员日后的发言讲话会有所讲究,但是,要改变整个套话泛滥的现状,恐怕作用甚微。但公众对平其俊不依不饶提醒我们,官腔套话也是干群关系的大敌。如果群众不满,不但工作得不到推动,问题得不到解决,政府的权威、社会的和谐,都会受到影响。而官腔套话之风,根子是在官场风气上。毕竟“假大空”之所以成为痼疾,可能在于说这些话既省事又保险──四平八稳、圆滑老到,被视为官场成熟的表现;毕竟,“假大空”之所以不可避免,可能在于某些人爱听这些话。没有官场风气全面革新,官腔套话自会繁荣不衰。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