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大土种猪培育力度迫在眉睫

曲丽赢

  6月中旬,一则来自海南的消息惊动了农业部领导,海南临高县经调查发现,该县的海南临高原种猪仅剩4头纯种公猪,该种群濒临灭绝。而与此同时,6月16日,广州养猪产业博览会上的“种猪拍卖会”却吸引了全国众多的种猪企业远道而至,拍卖的种猪均是纯洋种公猪。(据6月18日《南方农村报)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土种猪濒临灭绝,洋种猪大行其道?

  目前我国种猪市场上主要以 “三元猪”为主,这是一种由洋种猪衍生出来的品种,一般半年可以出栏,而本土土猪吃得多、长得慢、肥肉多,还要8-10个月才能出栏。正是由于喂养土种猪周期长、成本高,出栏价格又与“三元猪”不相上下,致使众多养殖户都愿意去养“三元”猪,弃养土种猪。

  土种猪日渐受冷落的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地方种猪品种在近一二十年间逐渐萎缩。截至2004年,全国已经有40%以上的地方猪品种群体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相继有14个地方猪品种被确定为濒危资源,有5个品种为濒临灭绝资源,4个品种已灭绝。

  而另一方面,我国引进洋种猪的数量在不断地递增。2008年中国进口种猪1.2万头,较2007年上涨363.41%。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信息显示,2010年我国种猪进口计划申报数量较往年增长幅度较大。

  不仅如此,国外育种公司也正渗透到国内,美国的waldo公司在广东和安徽等地和国内养猪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育种合作;唐人神集团和美国威特先育种公司联合投资1.2亿元,建立美系原种猪场。

  这些都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外资控制下的洋种猪正在蚕食我国种猪市场。

  众所周知,育种是生猪养殖的上游,过度依赖洋种猪,会使得我国生猪养殖业在上游就丧失了定价权,而上游的定价权丧失,会导致生猪养殖的下游成本增加,最后就是猪肉价格上涨。在目前我国本土生猪养殖产业链条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外资迅速挺进生猪的育种和养殖业,可能会造成外资对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链条的垄断,一旦垄断产生,对我们这个生猪消费大国来说,就是一个灾难。而如果我们将土种猪培育发展起来,我们就有了与洋种猪抗衡的力量,就有更多机会把上游的定价权夺回来。

  据许多育种资料显示,国外种猪通常含有中国繁殖能力强、母性好的土猪血统,如梅山猪、太湖猪等,所以,我们并不缺乏种猪资源,缺少的是对土种猪育种的深入研究。因此说,重新认识土种猪,提高对土种猪育种的重视程度是首当其冲的工作。

  其次,要加大土猪种猪的保护和研发力度。对比国外,我国土种猪的保护和研发力度显然远远不够。有育种专家透露,国外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重视种猪育种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在英国一个家族猪场,为培育一个品系足足花了25年。我国许多地方在制订保种方案时,往往提出产仔数提高多少,断奶窝重提高多少,生长速度提高多少,肥育性能提高多少,往往选育目标过多,不能实现。没有具体选育措施或只有老一套的措施,内容显得空洞无力。为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土种猪的政策性补贴,并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以挽救日渐衰微的土种猪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