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零售超市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促销已经成为超市商品销售必不可少的手段。超市每次促销除了希望在促销期间提高经营指标之外,更重要的是促使经营指标持续增长,以实现促销的最终目的。所以促销活动也渐渐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陷入了“不促销无客流”的怪圈。
案例
某大型超市C销售额与客流量一直较稳定,但近年来由于新增了2家大型超市与其竞争,C超市在竞争对手促销升级战中销售额下降,因客流量不稳定经常受竞争对手的促销影响,客流量下降较大。
为此C超市也被迫开始了频繁的促销,不解的是C超市通过近三个月促销的评估、梳理发现,不同的促销的让利力度,可恢复原来客流的90%至105%左右,再看毛利率,通过频繁的促销让利令门店毛利额较促销前大幅下降逾3成;而假如不做任何促销,客流量只能回到原来的70%左右。
C超市似乎陷入两难的局面,做促销虽有客流,但顾客多数均购买促销品,令企业的毛利大幅下降,毕竟超市是要靠盈利维持;如果不做促销顾客流失到竞争对手处,客流大幅下降逾二成,市场份额岌岌可危。
C超市“病因”
促销才有客流,不促销就无客流?看来C超市的这个“病”不轻,经过对C超市的“把脉”分析,发现其病理机制产生的原因如下:
如果我们把营销中能够马上立竿见影的“促销”看作是“千年人参”吃下去会马上见效。那么,由于C超市由于前段时间未结合自身状况,并结合自己内部“身体机能” 的实际出发频繁“进补”,从而造成“身体虚胖”虚不受补,从而留下了诸多“后遗症”,例如毛利大幅减少、客流急剧下挫等。
其次,主要就是C超市长期忽视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与企业的形象宣传,令顾客的忠诚度缺乏所致。如果将顾客的“忠诚度”视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则是由于C超市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造成“身体”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转。众所周知要想树立顾客较高的忠诚度,必须重视品牌的建设,而品牌建设又与企业的整个内部运营体系、经营战略与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其实,C超市的这种“顽疾”,目前来说,只是国内众多本土民营超市的一个“通病”而已,惟一不同的是,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区别。如果C超市想根治“顽疾”,首先必须得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就是重新作“定位分析”。
C超市重作定位分析时发现,数年前开办时的“市场定位”与现在的商圈目标群体,已经出现较大的偏离。比如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夫妇逐年增多、家庭呈小型化等,而现在的“定位”则完全还停留在四五年前。
对症下药
于是,C超市通过运用5W1H工具等的商圈调研分析,重新对业态功能、业种组合、价格形象、重点对商品结构重作精准定位,以食品、与日用百货为例,由于C超市当初的商品结构没有从数量等方面进行控制,而是日常自然形成的,所以与市场的偏离便不足为奇了。
另外,本次通过商圈客层分析,发现“价格体系”的不合理,目标顾客群对价格敏感度很高,同时,价格也是一个最活跃、最难确定的因素,现已直接影响商品的销路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影响光顾超市的客流与营业额,因此,合理运用低价促销对于C超市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商圈内的顾客对商品价格高低的判断,实际上是通过在不同超市商品价格比较而得到的;其二,商圈内的顾客会对经常购买的商品,购买周期短、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价格记忆度高,将该类商品作为价格形象商品是比较合适的;对于某些品类如家用五金、灯具、情趣商品、家庭耐用品等商品价格低并不一定会吸引消费者。C超市本次重新定位将价格形象定位为EDLP的平价形象,同时对商品的时尚潮流感不足,没有迅速反映流行等,亦做了修正与整改。
同时,C超市建立了长效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机制,由C超市总部相关部门组成,定期对C超市各方面的顾客满意度依存指标进行测评,从而形成了以优质服务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满意度,最终维护C超市品牌形象的管理战略。
通过此测评制度监控检讨C超市的内部运营各环节,是否偏离了商圈内目标顾客的需要。从而对C超市的内部的基础建设如商品的优化与组合、核心价格带设计、生动化或提案式陈列、市场分析与研究、商品的动销分析、商品的组合陈列是否反映流行与季节性、营销手段等的实施与顾客感知是否偏差,改变过去单一频繁降价的促销手段。
通过以上耗时数月的整改后,C超市的客流与销售额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顾客回流多了逾三成以上。本次案例中,我们本土零售企业经营者们经常忽视的“定位”,其实就是这颗不起眼的“铁钉”,它的蝴蝶效应也足以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
(作者系广东佛山市碧桂园超市营运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