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6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重视员工对自己的“直觉”

张殿伟

  员工对领导表面、直观印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威信和企业的凝聚力。准确的直觉力量是构成领导素质体系的最主要部分。管理者能否给员工一个好的直觉,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

  领导对员工“放射”的准确、周全、快速的直觉感召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自己的内心世界,个人隐私、职业道德,员工是不了解的。他们对领导的评价主要是同过各种会议、各项活动,日常表现来得出的。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在员工当中构建自己的良好形象呢?

  

  爱员工的心态

  这种心态就是“颠倒”位置,把员工视为“老板”,把自己摆在“打工”地位。位置“颠倒”后,员工就成为了自己“家人”,自己的兄弟姐妹,自然而然自己就会在员工面前出现可爱可亲的形象。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在感恩节给员工发了一条短信:“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员工爱的深沉,我关心大家,但关心的还不够,深表歉意。在节日到来之际,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您和您的亲人表示最真诚的祝福,感谢您一年来对集团的无私奉献和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工作。”

  当员工接到这条信息后,一定会为之而动情,他的心瞬间就和领导的心连在了一起。当年中国企业家群体访问李嘉诚时,李嘉诚说:“当我们梦想更大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 

  脸色是人们表现心中喜怒哀乐的橱窗。但作为一个领导者,在见到自己员工时,特别是在群体员工面前,都不要在员工面前流露出皱眉、吊脸、撅嘴的脸色。作为一个领导,一般员工不会经常看到你,一旦有机会看到你是这个形象,他对你的直觉会产生逆反心理,他就没了在单位工作的自豪感。

  

  注意言谈举止

  在与员工交流时,要把对员工的爱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俗话说“好马出在腿,好汉出在嘴”。员工对领导的直觉经常是在听领导讲话时产生的。一句动听、温暖的、关心的话语可以感动员工,可以成为激励他的动力。

  笔者认识一位总裁,他只要不外出,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找员工聊聊家常。几年时间,上千名员工都和老板面对面聊过天,都感到很高兴。老板在员工面前说话不仅表现在亲切上,更重要一点讲话必须有知识、有内涵、有哲理,有幽默感。如果说话“苍白”,既没有引经据典的博渊知识,又没有逻辑思维、引人思考的震撼,领导的讲话就会给员工留下“空腹”“直白”的感觉,员工对领导的敬佩、信赖、敬仰就会大打折扣。

  当代员工都是有知识、讲品味、赶潮流的一族,商超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作为一位领导要想把话说好,让员工不仅信服,而且还要给员工留下知识型领导的直觉,这样就非下功夫学习不可。政治理论、哲学辩证、经济管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琴棋书画、风俗民情等领域都要涉猎到,不求精通,但要了解一二,做一位“杂家”。

  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丰富的知识面,人表现出来的气质自然会佳。在公开场合讲话尽可能脱稿,否则讲得再好,员工也认为是秘书的头脑。 

  领导还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为员工做一点生活中的小事,用行动的细节给员工留下好的直觉。企业生活中最令人感动的不是“成功的壮举”,而是老板用双手为员工寄一份贺卡,打一个祝生日快乐的电话,发一条“您辛苦了”的短信。看到员工亲切的打一声“你好“的招呼,轻轻拍一下员工的肩膀,这些细节做好了,就会给员工留下好印象。 

  

  发挥沟通的力量

  作为管理者,要经常走出办公室,到员工中间去,到现场去,到他们家里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关心他们的婚丧嫁娶,关心他们的老弱家小,子女就业等问题。不管白事、红事都要到场,春节给员工拜年,员工生病到医院看望,这些不是做秀,而是构筑员工心灵的“山水”,是爱心工程。

  这样善待员工的领导,人们能不赞美吗?员工能不为企业拼博终生吗?然而,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家在成功以后,员工在心中的位置就颠覆了。尽管心里明白员工是自己的“上帝”,没有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哪有自己的耀眼辉煌,但有种种理由为自己“忘记过去”而解释。当企业一旦遇到困境时,再想到员工就已经晚了。 

  一场好的沟通,领导给员工会留下很深的直觉印象。人们内心的需求是希望被人尊重,人们心灵的渴望是被人肯定,人们最大兴奋点是表现欲望。沟通是实现心灵欲望的最佳舞台。因此,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与员工的对话,特别要重视与知识分子、大学生的对话,让他们活跃的思维挥洒到淋漓尽致。

  在这方面领导必须具备相应的策略,高超的回答技巧,敏感的反应能力,能当场拍板就当场拍板,能肯定就肯定,对当场提出的金点子的人就要大胆重奖,对一些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质询,要巧妙地回旋否定,但一定要给对方面子,要留有余地。 通过对话,真正让自己的管理团队认识到,“员工才是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的真正源泉”。

  (作者为资深商业管理研究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