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女,汉族,49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天津农村合作银行西青合行大寺支行行长……”翻开张玲申报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的材料,开场白的自我介绍简单且平实,就像她自己,寻不出半点虚浮的味道。
然而,与这一“平实”二字相去甚远的,是她所创下的成绩,是她所获得的嘉奖,以及更多与她有关的故事。
升与降的数字
“各项存款翻了一番,贷款增长0.83倍,利润增长0.7倍。”在当前大寺支行的年度报表上,一连串上升的数值,客观地陈述着该行的变化与成长。
“各项存款14亿元,贷款10.7亿元,利润3410万元。”在张玲初任大寺支行行长之时,几个关键但却过于简单的数字,为她搭建出了带领大寺支行起步的第一个台阶。
立足“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身为一家支行的行长,张玲在心中列下了很多雷打不动的“刚性原则”。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张玲经常亲自走村串户。深入鱼池、猪场、鸡舍,深入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和其他信贷员一样,张玲一有时间就深入一线了解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规模、产量、收成和资金困难情况,为的就是能够掌握到第一手资料,能够及时帮助农民、企业解决贷款难、难贷款,乃至是产品销售方面的实际问题。
拼搏进取,攻坚克难。这几个字,串起了张玲和辖内员工们奋力拼搏的无数个日夜。但让张玲深感慰藉的,是努力后那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欣慰:农民收入提高了,企业利润上涨了,当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了……,大寺支行在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方面取得的成效和新突破,让张玲在心中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掐指算来,张玲已然在大寺支行做了五年的行长。一个支行行长,39名员工,五年间,他们让大寺支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存款增长到28亿元;贷款增长到19.6亿元;利润达到5758万元。现如今,人们已然看不到大寺支行那个曾经管理混乱、经营落后的背影。
当然,在银行业的年度财务图表中,“升中有降”才能勾勒出一幅整体的画面,大寺支行也是如此。五年来,大寺支行的不良贷款占比下降到3.5%。而在张玲的记忆中,几年前,这项数字还是24.1%。
五年的“没有”
所有的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
张玲常说:“班子向我看齐,员工向班子看齐”。为了给班子成员和员工们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榜样,她身体力行,时刻自觉遵守着“六个带头”,即:带头敬业、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奉献、带头自律、带头创新。
为了提高全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她尝试着在全行建立了长效学习机制,在明确学习内容和时限的基础上,采取员工自学、请专家辅导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坚持在全行开展“学习型支行”和“学习型个人”创建活动,以学习带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全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
五年来,张玲坚持“制度先行,从严管理”的思路,严格规范贷款管理。面对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却想方设法谋取贷款的人员,她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底线毫不动摇。她常说:“一旦在员工身上出现道德风险,势必会引发金融风险”。针对部分信贷人员过去曾出现“吃、拿、卡、要”的不良行为,她上任后亲自任教,对重点岗位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坚持每月思想分析和岗前提示性谈话,实现了“风险关口”的迁移。在审批和发放贷款过程中,她不搞“一言堂”,大力推行“阳光工程”。
五载苦干,张玲和她身后的大寺支行才有了“五年来,没有错审、没有错批、没有错放一笔贷款,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的记录。
“敢”字为先
日常的工作中,张玲的行事风格处处透漏着一个字——“敢”。
工作中的张玲敢抓敢管。多年来,张玲坚持“抓发展先抓服务,抓服务先抓队伍”的理念,先后修订实施了12项管理和服务制度,她着眼于“建立一流班子、打造一流员工队伍、树立一流品牌形象、创造一流经营业绩”的目标,在全行践行着“用制度管人、管事、管业务、管作风”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战斗力工程”、“正规化工程”、“特色服务工程”、“栓心留人工程”,强化班子合力,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提高窗口金融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力求把大寺支行打造成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
张玲敢于碰硬,尤其是在清收不良贷款时候。业内人士都知道,不良贷款清收是一个让人听起来都头疼的难题。然而,为了维护了银行的利益,为了让国家资产少受损失,张玲在贷款清收过程中顶住了邪恶势力的恐吓和人身威胁。
2009年的一天,在清理不良贷款时,一个不良贷款户数次尾随张玲,企图用交通事故报复她。
怎料,对于他的恐吓,张玲不屑一顾,照常清非、照常上班。时隔几天,该不良贷户又恐吓她说:“如继续清收债务,我就身披炸药闯银行,与你同归于尽。”并扬言道:你断我财路,我断你性命。然而,她仍是没有丝毫畏惧退却的念头,依旧镇定自若,与其针锋相对。最后,她依据法律,凭借一股正气,如数收回了该不良户所欠的1100万元的本金和利息。
五年来,张玲共清收不良贷款户约209户,累计约收回不良贷款6.56亿元。
荣誉的背后
现如今,知道张玲人很多,但他们耳熟能详的,大都是大寺支行的不凡业绩和她接任支行行长后所获得的荣誉。
近年来,大寺支行陆续被评为天津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天津市“金融服务金牌网点”;2002年,张玲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8年,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她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但是最让人难以估量的,是这些荣誉背后,张玲所付出的一切。
由于干起工作的张玲有点“工作狂”,为了工作她带病坚持上班,身体状况频频向她亮起“红灯”。
2008年初,张玲由于工作过度劳累,她的妇科病日渐加重,宫腔一旦疼痛起来,会让她难以忍受。有几次,在去客户家调研的路上,强忍着的张玲晕倒了。
再也无法忍受的,是将一切看在眼里的司机师傅。在张玲几次晕倒之后,他没再服从张玲的“命令”,而是强行把张玲送进了医院。那次手术中,张玲的小腹上缝了七针。
然而,住院后的张玲,依旧放不下行里的事情。住院后的第三天,一名信贷户想把500万元收入存入大寺支行。因他不了解张玲的病情,声明说:只有面见张玲才存款。
在病床上“熬”了三天的张玲,再也躺不住了。与500万元的存款相比,在她心中,自己的病情是“小事”,如果不能如期赴约,将会是支行的一大损失。于是,她偷偷地叫了一辆“的士”,溜出了医院。但没曾想,由于乡路崎岖不平,车子一路上颠簸得厉害,张玲的刀口被撕裂,血水一滴滴地渗了出来。她用棉纱捂住刀口,紧着牙关挺到了客户的住地,为其办理了大额存储手续。
为了事业,张玲顾不上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甚至在父亲去世时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人都说,忠孝难两全,在张玲心中,让她最难以言喻的,也正是自己多年来对双亲的亏欠。